惠州:对标公园城市打造大湾区现代化品质城市

2019年05月15日 11:21惠州日报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如何全面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发展新方向,标定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内涵。

公园城市是一个新的城市理念,是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的升级版本。

惠州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寓居惠州,助修苏堤和西新、东新二桥,给惠州留下绚丽风景和深厚人文底蕴。面对建设公园城市这一新理念、新方向,惠州这座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生态名城应如何担当作为?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使“看山望水记住乡愁”的美丽惠州更加令人向往。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城市形象革新,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

当前,惠州正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不断增加城市“绿”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努力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园林绿地系统新格局,切实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惠州市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既有品质也有“气质”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建品质公园

凸显惠州城市独特个性与气质

从天空俯瞰惠州,青山碧水、绿荫掩映。

东江、西枝江和新开河从市区蜿蜒而过,市区下埔滨江公园、东江公园等城市滨水公园错落其间,勾勒出惠州这座繁华现代城市的灵动秀丽之美。

5月的惠州,阳光和煦。沿着金山湖公园二期小径踱步,迎面清风徐徐,一路绿意盎然。公园内,老人们全神贯注地打着太极,青年小伙在沿江步道上慢跑,广场上,扇子舞、健身操爱好者们的舞姿优美大方。

“每天早上,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里慢跑,顿感神清气爽,惠州的城市品质正在向大都市靠拢!”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谢明明说,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市民的幸福感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中展现的,他们不仅事业有奔头,生活也惬意舒适。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韵和生态,惠州依水而建,水绕城而行,满足市民亲水观光的需求,也是我们建设城市公园的目标。”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江景串联公园、聚集城市,打造一批滨水公园,形成公园河道一体的休闲圈,让市民更亲水,江水更亲民。

清水悠悠,绿植环绕。如今,惠州市众多城市公园傍河、依江、沿湖而建,园内健身广场、休闲广场等功能区域应有尽有,绿树嫩叶处处可见,环境自然清新。

既突出原生态之美,也借力历史文化。在建设城市公园过程中,惠州不忘深挖本土文化内涵,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展现惠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个性与气质。

该负责人说,惠州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质,要着重解决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全覆盖问题,传承和挖掘历史文脉,把古迹建设为历史名园,把古街建设为历史名街,把名迹建设为名人公园,把山体建设为康健公园,把洼地建设成湿地公园,把空地建设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及专类公园,构建城市公园网络体系。

走进惠州丰湖旁的荔浦风清,灰筒瓦坡顶屋面、青砖片饰面、栗色门窗,一栋栋岭南地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屋映入眼帘。历史上,荔浦风清以其旖旎的风光,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

“为对荔浦风清进行恢复原貌的重建工作,我们最大限度地保护建筑原貌,还原建筑,勾勒出荔浦风清的历史风貌。”荔浦风清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说,如今的荔浦风清建有晴光轩、荔风轩、月榭等景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为纪念民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和军事教育家邓仲元而建的仲元亭,重建后,它再次立于波光潋滟的西湖之中。

不仅如此,即便是园内景观设置,重建工作也倾心打造,极具匠心。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惠州时,曾赋诗:“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为再现苏轼诗中描绘的荔浦风清容颜,在重建过程中,惠州市除了保留许多古树和乔木外,还大量种植荔枝树和梅花。如今,经过重建的荔浦风清,不仅是市民家门口的美丽公园,更是一条独具岭南风情的旅游长廊,深受游客欢迎。

“惠州作为‘岭东雄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5000年文明史、1400多年建城史,我们在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时,充分结合原址遗留的历史文脉,以城市公园作为载体讲述惠州故事,展现惠州文化特质,让市民在满目绿色中步行,在文化中徜徉。”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织生态绿网

全市4个建成区公园绿地近百个

傍晚,微风拂过,西湖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家住西湖边的陈阿姨和老伴在惠州西湖景区散步。她笑着告诉记者:“后脚才出家门,前脚就到了西湖,景区成了老百姓的公园。”

话音刚落,一群鸟儿从西湖飞过,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定格在惠州摄影爱好者李华的镜头里。

“春天观鸟,夏日拍荷,秋天赏湖,冬季品城。一年四季,摄影爱好者都能在市区各大公园和绿道创作出各色作品。”李华说,惠州公园、景区免费对外开放,早已在省内外摄影圈传开,几乎每天都有外地的摄影爱好者来到惠州创作。

近年来,惠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相继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国字号“金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惠州一张靓丽名片。

据统计,惠州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2.4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5平方米。特别是2017年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来,惠州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77400平方米,道路绿化27.78公里。截至今年1月,全市4个建成区公园绿地有近百个,面积为4032公顷。

“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已经成为惠州美好生态的真实写照。

“现在,市区江北片区就有北湖公园、鹅潭公园、市民公园等,成了我们街坊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市民王叔今年64岁,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他切身感受到,生活在处处是公园的惠州很幸福。

王叔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惠州这几年来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美化绿化景观、密织生态绿网所作的不懈努力。

建公园,惠州市建设了数十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初步形成了功能类型较为齐全、景观特色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公园体系,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城区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修绿道,惠州市通过构建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体系,串联境内城市公园。目前,惠州市建成省立绿道约335公里,城市绿道约380公里,社区绿道逾750公里,全面完善了城市步行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

增绿化,惠州市不断加强道路绿化隔离带、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的建设,增加乔木种植比重,达到“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有荫”的林荫效果,形成了城市林荫慢行交通道路体系。2011年启动林荫路建设以来,已累计建成林荫路160条,总长度216.9公里。

如今,惠州市构建起处处邻绿景、绿网织全城的生态城市格局,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源源不断释放绿色红利,让市民群众在城市里拥抱绿色、享受生活。

塑公园城市

“显山露水”让城市功能与自然资源融合

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走在自家花园一样。

“公园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园城市”理念强调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通过整合生态、生产、生活要素,建立自然要素与产城居等人文要素相互依存的共生系统,聚合为城市生命共同体。

从全市规划层面来看,如何规划建设公园城市?该负责人表示,将构建自然生态区、绿道、城市公园、社区游园、微绿地等多级城市绿色生态架构,在空间上实现惠州从郊野到城区的全域绿地管控。同步推进罗浮山、南昆山、白云嶂、莲花山等大型生态本底的可入性、参与性、景观性改造和景区化建设。

“公园城市理念要着眼于城,其核心在‘公’。就是把山水露出来给市民。”该负责人介绍,惠州建设公园城市,就要依托江湖山城浑然一体的天然优势,强调“显山露水”的天人合一之美,把城市功能融入自然资源中。

市区中心区将成为惠州市“公园城市”重点打造的区域。该负责人称,“显山”方面,城市北部结合麒麟山公园的规划建设,把森林公园向市民开放,将其融入市民休闲生活。西部,结合西湖的功能,把被西三环隔断的山体,包括植物园在内,与西湖景区融合,让山、城、人形成和谐的一体。南部,在红花湖景区的基础上,谋划南山森林公园,高水平建设出第二个“红花湖公园”,实现城市功能区与生态园林的完美结合。

“露水”方面,惠州的核心是两江一湖,即东江、西枝江、西湖。将控制沿江建面的城市功能开发,严格控制沿江建筑高度,形成渗透腹地的慢行网络,进一步加强西湖与古城的融合。

“我们可以做好‘公园+’这一文章。”该负责人说,将强化提升公园在全域绿色生态架构中的作用,除休憩功能外,增加多种其他功能业态,例如,“公园+生态保育”“公园+场景营造”“公园+慢行服务”“公园+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公园对人流的吸引,增加公园活力并带动周围发展。

据了解,目前,市自然资源局正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将融合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惠州国土空间要素的整体统筹和全面管控,推进可持续发展。

专家建议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郦伟

有机融合“生态”和“文化”两大核心

“公园城市首先应该体现‘公’字,实现全体市民的共享,而非只有一部分人才能享受到的‘私家园林’。”郦伟认为,惠州应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山海江湖等自然生态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公园城市“生态”和“文化”两大核心要素的有机融合。

“建设公园城市,还需在城市整体建筑风貌上下功夫。”郦伟表示,城市建筑展现城市形象。惠州在整体建筑风貌上特色不够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并不多,同时还缺少展示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整体风貌时,惠州应尽可能使建筑的风格、形式与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相呼应,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综合展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

市政协委员、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杨健华

立法先行将公园城市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灵,水之于惠州,弥足珍贵,水生态环境是惠州城市环境的灵魂。

“这是惠州的核心竞争力,是打造公园城市的最佳着力点。”杨健华建议,惠州应以特色山水为灵魂,打造以水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公园,打通各大江河湖泊,开通水上游船画舫,打造水墨山水长卷,充分展现城市特质。

杨健华认为,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带动公园城市建设水准提升。高品质打造以西湖为中心的中央公园,构建各大主题公园,植入惠州特有的元素。建议加快构建惠州市以“地方法规为中心,辅之以配套决定、命令和规章”的公园城市法制体系,将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他山之石

成都

“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成都是公园城市首提地。去年,成都制定《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成立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累计铺就2607公里天府绿道,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也是成都正在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公园城市建设描绘的“样本”。

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成都将“人民性”放在首位,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发展始终,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让绿色和科技在产业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真正做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深圳

从建城市公园到建“公园城市”

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900多个各类公园。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的城市公园数量将超过1000座,形成“千园之城”,2000米内有城市综合公园,5000米内就有郊野森林公园。

经过多年科学规划和发展,深圳在依山傍海的自然环境中,紧跟城市高速发展步伐,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确立了让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的总体布局。

在山林海岸,建起森林郊野公园,夯实了城市的生态基底;在城市中央,各具特色的综合公园构成了城市的绿色躯干;在街道社区,数百个社区公园编织起深圳公园网络。而绿道如同城市的生态脉络,将一个个公园有机串联起来。

推荐阅读:

中山金钟湖北片区共规划10座城市公园

重庆全面整治城市公园242个

北京今年将新增31处城市公园

成都:沙河城市公园垂直绿化墙亮相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