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全域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9年05月27日 14:39铜仁网刘芮

进入侗寨景观大门,广场、钟鼓楼、农家乐……一一映入眼帘,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江口县寨沙侗寨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脚下,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区位条件优越;杭瑞高速公路、江梵旅游公路从寨边穿过,交通便捷;侗寨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有着良好的生态优势;侗寨由风雨桥、钟鼓楼、吊脚楼、萨殿等组成,具有厚重的文化优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优美、文化厚重的侗家山寨,多年来却守着“金山”受穷,抱着“金碗”挨饿,长期戴着“贫困帽子”。“以前寨沙的经济来源全靠种地卖粮食,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养牛用来耕地,环境非常差,‘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屎成堆。’就是当时寨沙的真实写照。”梵净山村村委会委员夏德发作为土生土长的寨沙人,从脏乱差的寨子到现在的干净整洁,他见证了寨沙的变化。

寨沙乡村旅游开发之初,村民们苦于资金缺乏,一直无动于衷。之后,江口县成立寨沙乡村旅游开发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在科学制定《寨沙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县直部门结对帮扶机制,在组织、资金、项目、政策上提供强力支撑,先后整合扶贫开发、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移民、“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投入寨沙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进行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先后投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资金200多万元,撬动2000多万元贷款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开发,解决了贫困乡村旅游业发展资金不足、难以启动的问题,带动了当地群众对乡村旅游业的投资和参与,寨沙面貌焕然一新。

越来越多的市民从传统的市内景点游逐渐转向欣赏自然风貌、享受淳朴风情、感受民俗魅力的乡村游。这让有心的寨沙人找到了发财的路子。

“我现在旺季一天的收入就能抵过去一年的收入。”侗家驿栈的老板夏用发掰着手指认真的告诉记者。旅游业的兴起让夏用发嗅到了商机,从外地返乡开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时一天收入三四千不在话下,“以前辛苦的日子历历在目,旅游的发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虽然淡季不比旺季,但是人轻松了,在家就能挣钱,我已经很知足了。”

夏用发经营农家乐9年,变成了年入一二十万的小康之家。寨沙侗寨也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民俗景点,农家乐已有七十三家。不少村民通过农家乐挣了钱后,又转租出去,每年坐收五六万元租金,当起了包租老板。

2008年从温州返乡后,夏勇在寨沙侗寨里开了家超市自己做起了老板,“以前我在温州打工,后来家乡路修好了,环境也好了,在外打工和在家里挣得差不多,在家还能照顾老婆孩子,所以我就回家开店卖一些日常用品,旺季一天能挣四五千。”夏勇介绍道。

近年来,随着铜仁高速时代的全面到来和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纵深推进,梵净山旅游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慕名来梵净山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呈现出“旺季火爆、淡季不淡、日新月异”的良好发展态势。

“现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不再像以前一样旺季、淡季分明,淡季也有陆陆续续的人来游玩,尤其是梵净山申遗成功后,来得人更多了,就拿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说,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人山人海!”侗家驿栈的老板娘杨元菊告诉记者。

寨沙乡村旅游业的红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寨从事乡村旅游农家乐74户,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72人,占总人数的88.32%,每日可接待800余名游客的吃、住。通过发展侗族文化旅游产业,侗寨群众可实现年户均增收2.1万元以上。寨沙侗寨的成功塑造,对周边乡村旅游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涌现出了云舍、鱼良溪、桃花源、芙蓉坝、团龙等一批乡村旅游集群。

推荐阅读:

泉州加快打造全域旅游步伐

新疆博湖非遗助力全域旅游

内蒙满洲里全域旅游强劲发力

河南新县全域旅游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铜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