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作为生态文明试验核心区,先后出台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生态绿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环,为串联起贵阳市生态节点,构建良性生态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20年)》曾对贵阳市绿道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将主要绿地进行了分组,并建议在各组之间搭建绿道进行连接;在中心城区绿道建设方面,则提出了“三带、两轴、三区”的规划结构。
2017年,贵阳市编制了《贵阳市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建设规划》(2017-2030年)并向社会公开发布,第一次系统、全面的对该市绿道系统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规划》提出贵阳市城市慢行(绿道)系统架构布局将主要包含三种:一是市域绿道(慢行休闲道)“一环一横一纵多支线”;二是中心城区慢行(绿道)“一环四带多优先”;三是中心城区步行系统“商业类步道、生活类步道、景观类步道和交通类步道”四类结构。
此外,在《贵阳市“十三五”交通发展专项规划》也对“十三五”期间贵阳市的绿道及慢行系统进行专项规划。
“在绿道修建上,我们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对接,并制订了《贵阳市园林(林业)绿化2014-2020年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开展贵州珍稀和特有植物资源研究、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研究等13个园林科研项目,让绿道建设不但有观赏性、实用性,更具备了科研和教育意义。”贵阳市综合执法局城市绿化处处长万林说。
通过“绿规”等规划的统筹和布局,贵阳市生态绿道建设有了较为明确地路线图和计划表,带动了近年来全市各部门、各领域筹划、组织、参与生态绿道建设的热潮。
“此外,依托贵阳市特有的湿地资源,我们积极打造湿地公园共建生态绿廊。依托湿地资源禀赋,制定出台《贵阳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到2030年全市湿地公园达到67个,现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及试点3个,充分发挥了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调控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结合湿地特有的山水林田的特点修建生态绿道,为市民观光旅游、体验自然、接受湿地知识提供了平台。”万林介绍。
推荐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