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苗木栽得密,人在里面走都费劲。现在行间距三四米,汽车都能跑得开。”入夏以来,作为苗木种植专业村,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苏王村的很多村民,把大型机械开进苗圃,进行打药等操作。
由密植到稀植,是苏王村苗木产业又一次转型。引领这种变化的正是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志勇。
一人带头,
村庄变身苗木专业村
有670多户村民的苏王村,家家种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年产值过亿元,是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
今年49岁的高志勇,是村里第一批苗木种植户。他回忆说,20世纪90年中期,大多数村民还是种植粮食、棉花等作物。当时,林业站的专家来村里,指导村民发展冬枣苗。“我年轻,想多挣点钱。就把自家的10多亩棉花地改植冬枣苗。”冬枣是沾化区的特色农产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当时,高志勇一亩冬枣苗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顶上十几亩棉花。村民们一下子认可了苗木。
在高志勇的带动下,村民们陆续开始培育冬枣苗、杨树苗。随着冬枣苗木趋向饱和,2000年左右,高志勇开始转型发展白蜡苗。
村民秦方勇是第一批发展苗木的村民,现在已经成为村里最大的苗木种植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在苏王村带动下,富源街道苗木已经发展到4万多亩。
主动开拓新市场,
网络成销售主渠道
2013年前后,苗木市场进入低谷期。2014年,高志勇当选苏王村党支部书记。“我不仅要把自己的苗木销售出去,还要帮全村的人把苗木卖出去,卖出好价格。”
村里白蜡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市场在哪呢?经过一番分析,高志勇和村里的一些种植大户认为,以前村里主要对接京津地区的客户,但京津周边苗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由于白蜡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在西北地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高志勇带着村民,去开拓西北地区市场。有时,出去一趟,来回要一两个月。现在,西北地区已经成为村里苗木主要销售市场。
随着网络的发展,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回村,在网上做起苗木销售生意。对创业的年轻人,高志勇也是积极支持。目前,村里有20多个年轻人通过电商销售苗木,其中5个是大学生。全村60%的苗木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出去的。
由重数量到重质量,
走精品苗木种植路线
近年来,苗木种植面积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因熟悉苗木市场,高志勇认识到,今后苗木产业要从以前的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必须走精品路线。
从2014年起,高志勇就号召村民把苗木稀植,但是大多数村民还是按照以前的老经验来种苗木。于是,他决定先从自己的地里搞示范,做给村民看。
“2017年春天年种下去的苗木,是按照行距4米、株距3米种植的。当时苗木的胸径只有四五公分,一棵50多元。如今达到10多公分,市场价格500多元。”高志勇带记者看他自己的苗圃,苗圃的树行宽阔,树干笔直,高度一致。部分被风吹歪的树,也被用绳子重新拉正。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进行稀植。
这个夏天,高志勇一直忙着和村“两委”成员筹划村里的苗木市场。这个市场预计占地七八十亩,准备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推荐阅读:
(来源: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