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长汀县四都镇仍笼罩于白雾之中,绿海无边。
清晨,记者走进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湿润空气中透着幽兰清香。“这片300多亩天然林地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庇护林下的兰花不受灾。吃得住水,大雨就不会直接冲刷掉土层。”合作社负责人廖炎士说,“趁着市场正热,我准备加紧培土育苗,扩大兰花种植面积,助力更多林农致富。”
龙岩地处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森林覆盖率78.93%,位列我省第一。巨大的生态优势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密不可分。全市2255万亩森林中,天然林就有1280万亩。近年来,龙岩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断完善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升天然林的质量和稳定性,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福利人人共享。近日,记者来到上杭、长汀等地,寻找“两山”转换的金钥匙。
封山育林的率先尝试
辩证看龙岩的森林资源,一方面,天然林面积大,生态资源禀赋出众;而另一方面,“大有大的难处”,加之分布分散,保护维持不易。
“天然林是绿海中最亮眼的底色,是森林资源的精华,也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龙岩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站负责人陈鸿锦介绍说,天然林分为天然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其中天然商品林753万亩,占全省天然商品林面积的33.7%。
保护之利,得益于龙岩市的政策发力。2012年起,龙岩就在全省率先全面停止天然阔叶树采伐;2016年起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将天然商品林全部列入天然林保护工程。
转变老思路,找到新出路。
“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山区,责任主体复杂。基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必须要有一个规范的指导性文件。”龙岩市林业局副局长许志光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2017年6月,龙岩市出台《龙岩市天然商品林保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天然林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助机制和管护体制。
同时,龙岩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工作列入龙岩生态环保攻坚战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改革成果清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等考核范围,有力推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自上而下推动,效果立竿见影。自2012年全面停止天然阔叶树采伐以来,林农保护天然林意识明显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8年底,龙岩的森林覆盖率从74.3%提高到78.93%,森林蓄积量从9100万立方米提高到12725万立方米。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今年4月,闽西日报社退休摄影记者朱裕森等人在长汀发现海南鳽并观测记录其繁殖过程。知名鸟类专家、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林清贤博士表示,完整记录海南鳽繁殖过程,此前在福建省内还没有先例。
“海南鳽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此次是在水域边的天然松树林中现身的。若没有多年来对栖息地的保护,发现珍稀动物就是天方夜谭。”一同参与调查的长汀县林业局干部丘嘉瑞告诉记者。
“根据我们的监测,天然林保护推动流域水质和水文状况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也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形成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格局。”许志光说。
涌入大山的护林力量
“老林巡山归来了!”7月8日早上,上杭县官庄畲族乡林业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摩托刹车声。
中等身材,皮肤黝黑,手指关节像竹节一样粗硬——老林名叫林德仁,是官庄乡护林队队长。“我们护林队一共有18个人,管护全乡4万多亩的林地。夏天雨水多,但只要天晴,我们就出门巡护山林,主要巡查违禁用火、盗采木材和盗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守护这片天然林。”林德仁掰着指头算道,“作为队长,我每天的平均巡护路程就有30公里。今天刚刚巡护完官庄村,回站里报告完情况马上要去下一站检查。”
早出晚归,与山林为伴。从2002年第一次巡山算起,今年54岁的老林已经坚持了足足17年了。
眼下,并非护林队最忙的时候。每年9月到次年5月是防火期,护林队每天必须上山巡逻,并向林业部门报告林木情况。
长期以来,龙岩将天然林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落实管护责任上,将天然商品林与生态公益林管护有机结合,统筹增聘护林员,创新采用“乡聘站管村监督”模式,将每一片天然林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身上,确保天然林管护无死角。同时,逐年提高护林员待遇。
为此,官庄畲族乡的天然林地被划分为18个片区,18名护林员每人挂钩一个片区。“四五年前,我们驻乡护林员的工资每月只有500多元,这两年已经翻了两番。待遇有了保障,队伍的精气神就更足。一旦出现有火情火警,大伙总能冲在最前面,还经常聚在一起积极总结防火和打火经验,确保畲乡森林资源安全。”林德仁深有感触地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生态是越来越美了!过去巡山行车时总会带起一路尘土,如今森林把水土牢牢锁住,晴天不怕土,雨天也不怕泥。”
巡山更便捷,护林更高效。这不仅得益于逐渐优化的生态,也离不开新技术赋能。
林德仁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巡护管理APP。“我们在巡护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拍照向林业部门及时反馈,并标明准确的位置,还可以自行规划巡检地区、巡检路线、巡检时间、排班计划等。”他说。
据悉,这是龙岩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的移动端巡护管理系统,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林区。
“天然林资源人人共享。必须引导林农转变‘砍树致富’的观念,树立自觉保护的意识。”陈鸿锦说,具体来讲,在全市推进森林体验基地建设,通过建设森林体验基地,展示天然林保护成效,为群众提供森林体验、休闲康养、科普宣教的场所。同时,建立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开展空气负氧离子等因子监测,目前已建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在建8个林业生态监测站。通过统一收集、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科学评价全市林业建设成效,引导群众亲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
“不能砍树”后的绿色转型
不少天然林的林权掌握在林农手上。不能砍树之后,如何让他们换种活法?
山路还没干透,四都镇羊古岭村民黄志荣就揣着小本本上山,向廖炎士讨教“致富经”。“不让砍树之后,老廖带着周边的林农,靠着种‘平民兰’致富了。听说种兰不难,我也想试试。”黄志荣嘿嘿笑道。
黄志荣说的“平民兰”,指的是林下仿野生培育的以建兰、春兰、蕙兰为主打栽培品种的兰花。因为成本低、抗病强、价格适中的特点,被誉为“平民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基地山上山下连成一片,种植规模达到263亩,200多万株。
“四都位于闽赣边界,山高林密。林下种植兰花正是充分利用300多亩混杂林、竹林、马尾松、阔叶林的天然林荫、自然散射光的优势,就地利用天然腐殖土栽培。”廖炎士说,在自然环境中培育出的兰花成活性高、抗病性强,还能省去建大棚成本,特别适合林农种植。
廖炎士种植兰花已30多年,多年前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最早是个人的爱好,后来利用自家的林地搞一点‘庭院经济’。2014年,镇政府和县林业部门主动上门,鼓励我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我们林业部门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向下提供技术支持,让林农不砍树也能富!”龙岩市林业局开发办主任廖先金说。
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在林业部门帮助下,总结出了“乡土良种、原土栽培、透光控制、小盆疏植”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林下培育兰花成功经验,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包装。经过精心的选育,培育出了建兰“长汀素”和春兰“大唐盛世”等著名的兰花精品,市场供不应求。
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传帮带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问题,让众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一个早上,廖炎士就为黄志荣“量身定制”了致富计划,“第一批先试种200盆,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包销售,这样就有上万元收入。然后循序渐进,争取明年扩大到千盆。”
绿色转型路上,雪球越滚越大。今年4月,龙岩全市林下经济整村推进现场工作会在四都举行。计划下一步,充分发挥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周边乡镇的天然林资源优势,扩大“平民兰”规模,辐射到古城、红山、濯田等乡镇,形成长汀林下生态兰花产业带。
山绿民富,相得益彰。汀江两岸,干劲正酣!
据了解,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的70%分配给林权所有者。全市林权所有者每年可增加收入7906万元,保护天然林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作别四都,一路向南返程。苍茫暮色中的竹林,仿佛远远地就传来拔节之声。山风穿过阔叶林,吟唱着闽西儿女接续护林的动人乐章。“两山”相依,美美与共。守护绿色,正在路上!
推荐阅读: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