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人民心向往之的“美丽中国”

2019年07月24日 10:04中国西藏网

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听取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造林护林工作情况汇报。在林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要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大会,提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期说”,即“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一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形势的重大判断,既体现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同时也点明了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客观现实,坚定信心、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已势在必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生态产品短缺已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能否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项项措施的开展、推进和落实,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再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同时把当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紧密联系起来,让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面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类只有怀着敬畏、尊重、顺应、保护的态度,遵循大自然规律,利用好、管理好、建设好自然界,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优先、“美丽经济”三个角度,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绝不能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越雷池半步。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根基正不断筑牢。

“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这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明确蓝图和“时间表”,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治共享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与行动,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思想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推荐阅读:

青海西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打造京津冀高标准高质量绿色生态景观带

安徽怀宁:好生态带来新风景

(来源: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