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筑起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

2019年07月03日 09:48青海日报

“八百里瀚海戈壁矿产资源丰富,千里盆地风沙肆虐自然条件恶劣……”谈起柴达木盆地,苍茫、亘古、缺水成为人们对这个聚宝盆最初的印象。

然而,盛夏六月,驱车在国土面积为30.09万平方公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路西行,公路两侧一道道乔灌混交林沿路延伸向远方,车辆似在山水林田相映的绿洲中前行。

走进新时代,海西州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全力促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掀起了国土绿化的热潮。

“提档升级全州造林绿化工作,推进海西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建设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让海西大地更加绿起来美起来,巩固提升柴达木独特生态地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海西州委、州政府坚持领导带头、全民动员,科学绿化、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全州47万各族儿女爱绿的意识转化为植绿的行动,在广袤的瀚海戈壁上筑起了“两带一环多核”的绿色长城,让柴达木的底色赋予了生命的颜色。

矢志不移,几十年不停歇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每到春天就刮沙尘暴,昏天黑地地一刮就是一个多月,109国道时常被风沙淹没。”今年40多岁、在都兰县土生土长的马永红说:“但这样的天气已经十几年没出现了,主要是柴达木人一代接一代,几十年不停歇,开展植树造林,实施三北防护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用汗水浇灌出戈壁的翠绿。”

作为全国八大沙漠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我省沙化面积最广,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难的地区。数据显示,海西州沙漠化土地总面积0.095亿公顷,其中流沙地133.6万公顷,半固定沙地102.2万公顷,固定沙地72.6万公顷,戈壁滩411万公顷,风蚀残丘169万公顷,潜在沙漠化土地60.7万公顷。

这片炽黄的旷古之地,由于缺乏生命的绿色,生活在这里的柴达木人更是对绿色多了一份矢志不渝的追求,多了一份重塑这块土地绿色的笃行与勇毅,多了一份在辽阔戈壁大漠绘就生命底色的使命与担当。

柴达木盆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干旱少雨的气候,寸草不生的黄沙……“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难”,植树造林困难重重。

位于柴达木西部的大柴旦种树之难可以用“难于上青天”来形容。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难度之一在于大柴旦每年平均降水量在85毫米,蒸发量却在3200毫米左右,沙地存不了水;难度之二在于大柴旦土地为均盐碱地,上面还有一层砂石,要绿化必先换土。

“如果成功栽活一棵树,必须挖1.5米深的树坑换上土层,按市场价算,换土13公里以内,一方土8元钱,一亩地换土的成本要花费8万元,这还不包括种树及后期管护,相比省内东部地区,已经是天价了。”

即便这样,并未阻挡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大柴旦人一代接着一代种植耐旱乔灌,将信念融入植绿护绿的行动中,与沙害抗争。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8年间,仅大柴旦地区总投资2.88亿元,完成国土绿化217.53公顷,种植各类苗木202万株,人均绿化面积达130平方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愿望。如今,随着青甘旅游大环线的火起,有温泉、水上雅丹和翡翠湖景点的大柴旦,俨然成为一片自驾者停靠中转的绿洲。

再看戈壁新城格尔木,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领千人组成的筑路大军,来到格尔木河畔的戈壁安营驻扎,并从西宁运来几车树苗,种下格尔木第一批树……

经过60多年的辛勤付出,如今,无论是连接市区的109国道两侧,还是城市街道、小巷广场,都可以看到一排排树木如迎宾的绿带萦绕在城市之中,整个城市“一街一花一景”,城在林中,水在城中,鲜花溪水交相辉映。

因地制宜,绘出生命底色

走进都兰县夏日哈沙化土地封禁区登台瞭望,整个县城周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尽收眼底。西边的三北防护林如一条翡翠玉带环绕着农田、城镇;北部沿夏日河直至河北大山,一座座金黄色的沙丘上已是绿意覆盖。

“以前这里全是流动沙丘,每到春天沙进人退,时常吞噬109国道,周边两镇12个村庄的农田深受其害。”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费东红介绍,2009年开始,全县实施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深栽旱作技术,种植青杨、乌柳、柠条等,与自然生长的沙蒿,形成了今天乔灌混交林。

2017年,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都兰县设置55公里的网围栏,将这片进行固沙、种树的沙丘封禁起来,让其自然恢复。走近围栏边缘,一个个人工扎下的草方格内,青杨枝条浓密形成树冠,与四周簇簇沙蒿禁锢着这片沙地,由于雨水增加,就连便道上也是小草丛生绿意点点,很难看出这里曾是沙害暴发的源头。

“风吹林木动,已难起沙尘”。近10年来,海西州荒漠化土地和沙化面积减少了2.82万公顷,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枸杞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草)、湿地保护等防沙治沙力度,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1.95万公顷。

海西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洛桑才让介绍,目前全州林地面积达251.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86%,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43.32万公顷,面积为全省最大;湿地面积380.18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46.68%,面积全省最大;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53处,其中自然保护区5处,自然保护区数量为全省最多;共有草地面积1196.79万公顷,面积居全省第二。

在“加快推动海西国土绿化,守好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外围屏障,建设柴达木千里防风固沙绿色长城,以更高标准抓绿化、以创新机制抓绿化,使绿色成为海西的底色和价值”的思路下。海西州累计完成投资40.17亿元,批复了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1处,落实了都兰夏日哈等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7个,新建了乌兰金子海、乌兰泉水湾、都兰铁奎、茫崖千佛崖、格尔木拖拉海、冷湖雅丹国家沙漠公园6处。

目前,全州自然保护地达10类54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5个,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3个,沙漠公园6个,风景名胜区7个,水利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重要湿地7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7个,水源地保护区8个。

如今的海西大地,无论是机场道路、国道两侧、高速公路两旁,还是乡村道路周边;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工矿企业;无论是河道滩涂,还是树庄的房前屋后……绿色已然上了山、进了城、入了户,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色彩。

青山绿水,焕发生机活力

音乐喷泉随着美妙的乐声起舞,五彩缤纷的金鱼在人工湖里自由遨游,成群结队的鸭子在尾矿水库里怡然自得,纵横交错的花草树木遮挡着午后的烈日……走进位于昆仑山腹地的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一个集人工湖、景观亭、音乐喷泉、健身广场等多种城市符号为一体的花园式矿区展现在眼前。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多年来,公司像爱护眼睛一样关爱呵护生态,用百分之百的精力、百分之百的投入、百分之百的责任来“植绿”“护绿”“复绿”,在高原戈壁上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印证在了昆仑山。

在不长草的地方开辟一片绿,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在反复摸索中,干部职工不仅种出了一个优美环境,还凝练出一种‘绿色’创新精神,渗透到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大地园林化,改善的是生态,美化的是环境,丰富的是生活,自然也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今年45岁的德令哈蓄集乡陶斯图村村民季海山一家4口人,守着柏树山上的一片绿地和林地,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让附近的村民们羡慕不已。

“原来我们家是放牧的,全家共有866.6公顷草场、700多只羊,年收入也不高。2013年,学地理的哥哥告诉我,草场退化严重,再这样下去日子就没法过了,想增加收入必须先保护好生态。”

听了哥哥的话,季海山卖了700只羊开始种树。经过全家人5年的努力,如今七八十亩山坡上种上了10000多株乔灌木,形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林草地。同时养了40只羊、30头牛、300只鸡发展林下经济。

“我小时候柏树山上植被茂密,牛羊进去都找不到。现在好多地方都不长草了。能带头保护绿化柏树山,让这些树木永久的保留下来,让娃娃们知道先保护后发展的道理,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种好今天的树,造出明天的福。林进沙退,绿染黄沙,不仅仅是简单的国土绿化,在这个行动的背后所嫁接出的枸杞、沙棘、藜麦产业,在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之外,还为企业和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据统计,2018年完海西有机枸杞标准化基地建设870公顷,累计完成枸杞种植面积达3.23公顷,枸杞采果期面积近3万公顷,干果总产量7.82万吨,产值21.6亿元。目前,全州落实生态公益林岗位1759名,平均月工资1987元,既为森林提供了管护,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稳定增加了收入。

风小了,沙少了,气候湿润了。如今柴达木人推开门就能看到满眼的绿色,随着封禁区的增加,大漠戈壁上的胡杨、红柳、梭梭、刺果林生长繁茂,带动了生物产业、生态旅游和扶贫攻坚步伐。

筑起“绿色长城”,筑牢“生态屏障”,因为绿,柴达木风情别样;因为绿,海西焕发生机活力无限。

推荐阅读:

园林防风基础研究待完善 应借创森、建设花城之机填补

库布其:防风固沙有妙招 绿色“精灵”开财源

孜孜不倦数十年 栽树种草防风沙

超强台风“玛莉亚”逼近!多省份严阵以待防风防汛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