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行稳致远

2019年08月13日 10:51福建日报陈挺 林瑞声

近日,翔安区澳头特色小镇超旷美术馆热闹非凡,厦门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这里启动。

一个小镇美术馆,能承办市一级的大活动,一点儿都不奇怪。近年来,这里早已是厦门各类文化活动的一块热土。2018厦门文化产业风云榜“年度文化创意空间”、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南音七撩曲大会唱等文化品牌,在这里被一一擦亮。

澳头社区,素有“海洋文化、海防文化、海鲜文化”的地方传统和广阔的海外侨胞资源,近年来其结合澳头渔港小镇建设,以澳头文化产业园为平台,充分挖掘并利用在地文化基因,大力发展文创业,用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区域转型升级,目前已有众多文创企业相继入驻。古早渔村文化与前卫现代艺术激情碰撞,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多元文化交流大舞台。

对于地域文化的充分重视和发掘,是翔安区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快速捏合成型、迅速组织上马,并初见成效的根由。翔安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乡村振兴的潮流下,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大嶝街道田墘社区,现存留较为完整的闽南红砖聚落古厝群、弘一法师亲笔题词、近500年历史的菩提树、理学名宦林希元故居、恒山书院、解放前基督教礼拜堂、金门县政府旧址等景点。随着对这一系列文化资源的发掘,民间成立了“希元书院”,唤动各村居人文的苏醒;三岛精神纪念馆、台贸小镇、金门县政府旧址建筑群等,文化资源的盘活,带来的是乡村旅游业的兴旺。

2018年11月,随着欧厝南音传习计划的启动,吕韶风、王心心、卓圣翔、林素梅等南音艺术家的驻地教学,中国音乐学院厦门校友会、黄钟大吕国际艺术机构的入驻运营,古老南音的深拓发展在这里清晰可见。根据规划,这里将通过“1间南音历史博物馆、25个音乐空间(工作室)、2条音乐产业带、1所音乐培训学校、1座音乐厅”的建设布局,打造海峡两岸南音文化交流新基地及中央音乐学院南方创作中心。

彭厝社区,是同安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老区据点村之一,这里建成彭德清纪念室,成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古宅村,是翔安著名侨乡,国学大师、文化怪杰辜鸿铭的祖籍地,至今保留着许多民间传统民俗,如“古宅装丁瓯”“接顺风”“脱草鞋”等,如今,古老侨村成了厦门十大最美乡村、岛外旅行最佳目的地……

这一个个村居的转型、升级、发展,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日益发散的文化自觉。

内厝镇琼坑村保洁员老林起了个大早,把村里每家每户分类好的厨余垃圾收集好。“别小看这些垃圾,它可还有大用处。”老林说。原来,在琼坑村与莲塘村交界地带,有一处占地约450平方米的阳光堆肥房,厨余垃圾就去了那里。

针对分类出的厨余垃圾,进行太阳能阳光堆肥,通过添加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就地快速分解有机垃圾。据了解,在这里,每吨厨余垃圾预计可产生0.1~0.2吨有机肥料,可用于林地增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为了提高厨余垃圾处理量和处理效率,在内厝镇清洁楼还安装了一台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利用机器辅助破碎、控制含水率、搅拌菌种,对秸秆、菜叶等农业垃圾进行发酵堆肥,产生的有机肥也可用于林地增肥。

翔安农村垃圾分类业已进入“2.0升级版”。在内厝镇琼坑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超90%,垃圾就地减量30%以上;在新圩镇面前埔村深溪自然村,每天清晨,村民自行出来倾倒垃圾,环卫工挨家挨户清理、检查、归档、确认,已经成为习惯。

对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的整治,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属于“硬件”,硬件不过硬,底气就不足。

大帽山社区,蓄力推进农房整治、房前屋后整治、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其社区农房整治进度位列全市第一,经验做法被省住建厅列入《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作为全省范本。

向生态要效益,向环境谋发展,生态发展理念已深入翔安各村居。

山亭社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潭尾湿地公园、下潭尾浪漫赛道等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建成生态宜居乡村;作为传统小渔村,小嶝社区拥有八闽铁树王、白哈礁、休闲矶钓、民防地道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社区持续提升旅游环境和生活环境,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建省文明村镇、福建省生态村。

补齐短板,整治人居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的结果,便是生态振兴和绿色发展,换来的是宜居、富裕、繁荣、和谐的美丽家园。

推荐阅读:

福建闽侯:“鲜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探寻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实施

江苏泗洪:做强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