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提生态颜值壮脱贫筋骨

2019年08月05日 09:23东方财富网

一场急雨过后,繁峙县娘娘山农林生态园变得更加清爽秀丽。7月31日,记者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充盈着片片绿意,天上云卷云舒,好一派秀美风光。

从“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靠什么?“靠的是水土流失的不懈治理,靠的是打‘绿色牌’、念‘山水经’。”生态园负责人张利国说,以前几场雨过后,山愈发秃,沟愈发深,地也愈发薄!现在生态园已治理荒山荒坡1.7万亩,除了在山上增绿增景外,还发展黄花菜增色增收。

山西是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9%。近年来,我省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部署,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还绿于山还富于民;通过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沟道建设淤地坝、治滩整地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省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84万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68%。

顶着骄阳,行进在永和县芝河源头,仰望有梯田,斜坡有林草,谷底有良田,绿色生机扑面而来。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当地创新探索出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经综合治理,流域坡耕地亩均增收200元左右,人均增收460元;坝滩地亩均增收500元左右,人均增收285元。

思路突破带来政策突破。按照“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机制,发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治山治水。目前,全省有民营水保大户30万户,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0多亿元,治理“四荒”地8000多平方公里。

在右玉,李云生算得上是较早一批的水保大户。

回想起2002年承包荒山荒坡的决定,李云生感慨不已。17年来,他在山上取石围堰、引水上山、拉土垫地,栽树300万株,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如今,山上层峦叠翠,满目葱茏;山下林草丰茂,牛羊成群。老李说,现在自己发展生态养殖,养一头牛一年能收入8000元左右。下一步,还要开发生态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既要山坡盖‘被子’,还要让百姓赚‘票子’!”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管化冰介绍,依托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向好,各地发展杏树、双季槐、油牡丹等经济作物有声有色,在固土锁水“扮靓”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助农民脱贫致富。

“家有一棵树,不愁油盐和酱醋。”在阳高县狮子屯乡燕窝村,村民李恒正忙着打理杏树,满眼澄黄,丰收在望。

十几年前,水土流失、庄稼收成不高,靠天吃饭的不确定让李恒十分犯愁。“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村民们种植杏树收成比过去种粮划算多了,一年能有三四万元!”今昔对比,李恒感受颇深。

推荐阅读: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生态环境部:部分地区水环境达标形势严峻

多部法律确保政府生态环境责任落地不再难

上海用“史上最严”执法捍卫生态环境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