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在生态优先中谋划沙产业

2019年08月06日 09:56经济日报

相信沙漠里能“种”出房子吗?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阿格图村村民刘金山相信。他去内蒙古清研沙柳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送货时发现,合作社出售的沙柳在这里变成了重组木、变成了木结构房屋。

引进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技术后,“清研沙柳”公司致力打造沙柳木产业高端专用装备的生产制造基地。“沙柳平茬复壮,我们既拉动沙漠增绿、支撑天然林禁伐,还带动城镇职工就业、农牧民绿化增收,”内蒙古清研沙柳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说,“企业在伊金霍洛旗建设的年产3万立方米木结构房屋生产线,已解决了100多城镇人口就业,还带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种植沙柳。当我们开发沙柳木达到10万立方米规模时,就可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维护沙柳面积300万亩,为伊金霍洛旗4万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年均增收3000元。”

从东到西,内蒙古分布着草原、森林、湿地,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内蒙古至今还有5大沙漠、5大沙地,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的省区之一。因此,内蒙古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发展沙产业、草产业的红头文件,大力培育沙产业、草产业龙头企业。数据显示,内蒙古全区有214万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其中,80多万农牧民捧上治沙种草的“金饭碗”。

“培育‘蒙草’进行修复内蒙古草原之后,我们又利用水、土、气、人、草、畜综合大数据平台,成功开发出‘疆草’‘秦草’‘滇草’‘藏草’,把‘生态包’输出到新疆、陕西、云南、西藏。”蒙草生态集团总裁王召明介绍,10年来,集团收录各地乡土植物种质资源2万多种、保存入库2000多种。

在蒙草生态集团和林基地,白彦兔村农民张二威正在栽植蒙草集团引种、驯化的二色补血草。“家里离蒙草集团很近,不出家门就能打工。”张二威说,企业租赁村里土地3000亩,繁育草品种140多个,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人均增收3万元。在河北、黑龙江、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像张二威一样投身修复草原、矿山植被的农户达到530户1596人,累计修复草原1650万亩。

内蒙古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一条就是“鼓励各地区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而建绿护绿成为公益性岗位的重要内容。

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护林队队长朱亚斌对此深有体会。早些年,他和父亲朱广义都在这里伐木。2012年,内蒙古率先在阿尔山地区停止商业性采伐。2015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东部102个国有林场的木材商业性采伐。从那时起,朱亚斌和9.8万林业工人一样,由砍树人转为护林人。为了鼓励退耕还林,自治区还把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5000人转为生态护林员。同时,突出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食品加工、森林旅游,先后提供就业岗位14.28万个。近几年,这些林业职工从心底涌出前所未有的获得感:他们保住了内蒙古森林总面积、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位次,职工收入还增长了1.5倍。

推荐阅读: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规划(2019-2025)

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圈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

生态补偿如何补来村美民富

生态补偿如何补来村美民富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