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草原第一省的新目标

2019年09月17日 13:00中国绿色时报

       南方草原第一大省——四川省的又一个新目标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林草局获悉,到2025年,全省1/3的牧民将顺利转产转业到旅游业和草牧产加销环节,实现人草畜平衡。全省草原生态修复治理5000万亩次,力争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90%。全省草原旅游业产值年均递增15%,达到1500亿元,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达到370亿元,实现草原产品质量、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把四川草原做到全国最美,把川西北草原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显然,四川对草原资源的严格保护和发展利用有着更大的期许。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四川,全省草原面积3.1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3%。尤为重要的是,四川省草原资源多处于长江黄河上游及源头,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地理复杂、生态多样、物种丰富、光热水气占有优势,独特禀赋让四川省草原绚烂多彩。


       四川草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7300米的海拔高差,让四川草原立体气候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直至永冻带,可谓“七带齐全”。独特的气候特征,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我国著名的动植物基因库,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贡嘎山、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四姑娘山等著名山系,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奔腾的大河,都为四川草原增加了特有的魅力。在这片土地上,全国56个民族皆有,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美丽的自然环境、多彩的人文环境,让四川发展草原旅游有了更足的底气。


       严格保护和发展利用草原资源,四川还有更深层面的考量。


       近年来,四川省严格落实草原保护建设的多项政策措施,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已有好转,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1%。但从总体看,四川省草原生态系统仍较脆弱,处在不进则退的爬坡过坎阶段。


       同时,在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中,草原牧区就占了42个。通过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传承草原文化,推进三产融合,四川将把草原旅游业和现代草牧业打造成草原牧区的脱贫产业和致富产业,让持续稳定的草原饲草生产能力,成为川西北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生产资料。


       在近期召开的2019年全省草原工作会议上,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平说:“四川省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草畜产品和优秀的草原文化。”


       为切实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四川提出“3112”工作构想,通过实施“三个带、一机制、一治理、两园区”建设工程,即以川西北高平原、高山原和干热河谷区(北、中、南)3个生态区为重点,研究推动流域横向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突出治理沙化草地和鼠荒地(黑土滩),集中打造草原生态旅游、特色草牧业两大产业园区。增强基础保障能力,促进川西北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全力推动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


       “3112”工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人工种草融合当地民族文化建植景观带1300平方公里,发展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和草牧产业,规划建设好旅游景观小镇,发展高原清洁能源,解决转产转业集中居住牧民能源和种草有机肥来源,让牧民通过产业引导顺利转产转业,解决牧民生存问题,让草原实现自然修复;第二步集中力量治理340万亩沙化草地和1200万亩鼠荒地(黑土滩)等四川草原生态脆弱区。


       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引导省级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与省级景观草原旅游园区相结合,把草原科技园区植入其中,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把草产业从饲草向生态、景观、食药、营养化妆、休闲嬉戏等功能外延拓展,大力发展草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加快草原相关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建立咨询设计、良种繁育、物资供应、工程施工、旅游发展、草牧业产加销等于一体的草原产业集群。采取“企业+当地专合社+农牧民”等方式,推动草原保护建设共建共享。


       根据规划,四川将以省级园区为引领,鼓励和支持地方州县两级政府利用生态保护转移资金和国家精准脱贫扶持资金在其他支线及其特色草原区发展观光旅游和特色草牧业。将高海拔上生产条件差的牧户引流到产业园区集中,有利于实现牧民转产转业,有效减少养畜量,达到人草畜平衡,同时,还能让牧民增加收入,让高海拔苦寒区的草原减轻生态压力,得以休养生息、自然恢复草原植被。形成“面上修复、线上旅游、点上定居”的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格局。


       提起“3112”工作构想,四川省林草局草原管理处处长蒋洪彬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草原生态保护重点解决人的问题,把草原牧区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是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核心。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将牧民纳入实施主体,让他们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让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有获得感,还要增加收入。只有通过发展景观草原,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才能最终达到生态保护、牧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目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