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生态宜居新画卷

2019年09月24日 09:23大河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把北宋诗人苏东坡赞美杭州西湖的名句,“借”来描绘濮阳新地标“东湖”和“西湖”的景色,却也是那么恰如其分。


   东湖灵动,西湖沉静,它们就像两颗明珠,镶嵌在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大地之上。秋风乍起,一望无际的碧波随风荡漾,两岸的景观大道、生态廊道仿佛翩翩起舞的音符,人们在沿湖绿道晨跑,在夕阳余晖下漫步,整座城市平添许多生气。


   承载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百姓安居的梦想,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绿色中发展,在示范中奋进,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魅力新城正沿着现代绿城的发展脉迹巍然崛起。


   绿水青山生态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2年,濮阳吹响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号角,唤醒了这片120平方公里的土地。示范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以山水为主题、以绿色为颜料,精心描绘一张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风景画。


   规划是先导、是引领,规划决定品位。好的规划是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和少走弯路的基础和前提。示范区坚持编制百年规划、建设百年城市的理念,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发展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先行、生态环境与公共服务业项目并重、宜居宜业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齐头并进,呈现出潜力释放、加速崛起的新态势。


   示范区先行启动30.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开工项目374个,竣工完成项目329个,累计完成投资675.3亿元。通过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资金难题,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通车道路28条57公里、桥涵13座1228延长米,澶州大街、卫都大街西延、卫河路桥等主干路桥项目全线开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空间优化拓展。13个海绵城市项目和2个生态水系项目相继落地,生态优势不断巩固。


   总库容18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8240亩的引黄调节灌溉水库项目,作为示范区的核心枢纽,发挥着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东湖与西湖之间由渠道相连,与城市水系相接,打造灵韵濮水的秀美景观,形成示范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高端住宅、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围湖而建,沿着湖边步道,城市公园、主题游园与风格各异的街角广场、雕塑小品等相映成趣,水上演出、水幕电影、灯光喷泉等科技新景观,吸引游人驻足其中。


   可漫行赏景,可荡舟游湖,周末到湖上玩上一天,下班去湖边转上一圈,正成为越来越多濮阳市民的习惯。


   由水库土方堆积成6400米的龙山与碧水相伴,山体形似游龙,起伏跌宕,持续推进的龙山绿化工程,正在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森林氧吧。


   示范区统一规划城区绿化,高标准打造卫都带状公园、海绵城市公园、濮水湿地公园、高阳公园、廉政公园等多座城市生态“会客厅”,在龙山、水库岸线、道路、农田林网合计栽植乔灌木100万余株,模纹、地被200多万平方米,全区绿化面积达500多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元,城市绿化率超过40%,可谓绿意满城芬芳拂面。


   多姿多彩魅力画卷


   “哇!太酷了!”


   今年8月,2019中国极限运动大会摩托艇比赛在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湖开战,浪花上掀起的速度、激情和技巧,画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东湖岸边站满了观众,纷纷为运动员激昂的表现喝彩助威。


   “生态+文化”“生态+体育”“生态+旅游”,示范区紧跟时代步伐,依托独特优质的生态资源,把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推进,积极谋划文体旅游产业项目,通过新模式、新途径展现新风采。


   明媚的阳光,轻柔的湖风,松软的银色沙滩……东湖沙滩浴场满足了人们亲水的遐想。浴场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铺设福建漳州的白色海沙约3万吨,打造了濮阳一个“网红”之地。


   “这里的夜色太美了,有身在大上海的感觉,真是一种享受啊!”晚饭后照例来湖边遛弯的市民张阿姨,看着璀璨别致的灯光由衷赞叹。


   示范区全面推动濮上、开州、金堤三座桥梁和湖岸的亮化工程,在建设中营造氛围、提升品位,让东湖、西湖亮起来、美起来,让百姓的夜生活多姿多彩。


   班店美食街、濮上桑园采摘区、陌上桃园游乐区等好去处,已成为示范区辐射濮阳市城区及周边县区、城市的文化旅游新景观,累计接纳游客近30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近3亿元,成为拉动濮阳旅游经济的新引擎、展示濮阳文化旅游新态势的窗口。


   “咱这里有农耕文化展览馆、书院、学堂、美术馆,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群众在一个小镇内就可以感受到‘诗与远方’。”示范区班家耕读小镇负责人欣然介绍。


   按照“农耕本、诗书情、田园美、文旅兴”的思路,示范区在班家耕读小镇建设了“农耕文化展览馆”“西河书院”“子夏学堂”和“耒美术馆”,深度挖掘儒家文化和耕读文化,做实农耕、诗书、桑蚕等文化载体,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游教育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示范区具备宽广通畅的道路系统,坐拥山青、水秀、地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有着全民健身的传统和基础优势。近年来,示范区通过成功举办中国濮阳首届龙都摩托艇大赛、濮阳市首届龙舟大赛、龙都濮阳国际龙舟邀请赛、全民马拉松赛等国内外赛事,逐步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美誉度,营造崇尚健康、积极运动的社会风尚,激情四射“魅力新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目前,示范区积极谋划打造龙湖龙山风景度假区,大力推进水上文化旅游项目补短延链、提档升级,形成水上文化旅游项目和班家耕读小镇互动发展、同向发力之势,把示范区建成集畅游、乐养、富商、享居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叫响“亲水亲绿示范区”旅游品牌。


   共建共享幸福画卷


   在示范区东湖社区项目工地,36栋村民安置房正在紧张施工。“为让群众早日搬迁入住,我们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轮班形式,24小时不间断作业。”工程施工方负责人说。


   今年是示范区实现基础建设大突破、城市形象大提升、产业发展大跨越的关键之年,围绕濮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示范区全力攻坚、强势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让群众安居优居。


   示范区广大党员干部全天候坚守拆迁一线,各村村支两委干部和基层党员带头拆迁房屋,带头做群众工作。坚持“无偿拆迁、无偿安置”的总原则,坚持执行一个政策、一个标准,对各项奖励资金拆迁一户、兑现一户、绝不拖欠,全力保障群众利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3个月时间里,示范区拆除7个村3670个院落,腾出建设开发用地近千亩,有力地保障了棚改、路网、房地产等项目用地,创造了棚改工作“示范区速度”“示范区样板”。


   目前,西湖社区一期安置房分配完毕,群众现已入住;东湖社区一期掀起施工高潮,西湖社区、东湖社区二期工程也全面开工建设。


   桩桩民生工程,件件民生实事,让“民生蓝图”更加厚重,让每一个示范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美好乡村装点大地,示范区全面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初步搭建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框架,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班家村、店当村美丽乡村,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有效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广促就业筑牢民本,强化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余人;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群众就业不离乡、致富在本村,回乡创业近千人。2014年示范区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到2018年增长到13977元,年均增长率8.9%。


   社会保障基本覆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低保补助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优抚对象补助等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约1.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2.4万余人,覆盖率99.6%。


   教育优先培育栋梁,绿城实验学校、开德中小学实现招生,卫都幼儿园主体即将封顶,绿城实验中学、大召实验学校今年年内开工……示范区已基本形成涵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链条教育体系。今年,示范区还将开工建设3所学校、2个农贸市场、1座社区医院、1所高标准敬老院,让居民享受高品质的教育、养老、医疗服务,全面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画卷、魅力画卷、幸福画卷……一幅幅画卷,同样是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示范区将以崭新的姿态全面体现一体化和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打造美丽、生态、宜居、幸福之地,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