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省级GEP核算标准出台

2020年11月20日 09:51浙江日报王世琪 郑亚丽

  评价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价值几何,浙江有了省级标准。

   日前,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以下简称“GEP核算标准”)。经过丽水两年多的试点探索,浙江GEP核算正式从试点走向省域标准化。

   在绿色发展理念蔚然成风的今天,GEP不再是个新鲜概念,但GEP核算标准的发布无疑是浙江在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新探索。标准的出台,将为全省范围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打开怎样的新通道?标准如何在运用过程中适应各地的发展差异?GEP核算标准的发布对浙江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意义几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省级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在采访中,一条面向未来、以GEP核算标准为绿色基底的发展道路跃然眼前。

丈量全省的“绿色标尺”

  翻开总共28页的GEP核算标准,几乎每部分都有一个复杂的计算公式,依据公式,套入相关数据,最终就能计算出区域内的GEP总和。

  复杂的计算背后,是GEP核算标准沉甸甸的分量。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红梅全程参与了标准制定,她深知,要想进一步拓宽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就必须了解清楚浙江的“绿色家底”,GEP核算无疑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第一步。

  “这一道道数学题,就是丈量全省生态价值的绿色标尺。”吴红梅说,编制组广泛借鉴吸纳了国内外权威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每一个公式和参数都有文可依、有据可查、科学规范。

  早在2018年,丽水市便通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完成了市域GEP核算,并在随后被列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开启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但此次发布的省级核算标准与丽水市探索的核算标准又不尽相同。

  “丽水的探索立足市域特色。”吴红梅介绍说,在丽水市探索的基础上,编制组在遂昌、开化、天台、仙居等全省第一批大花园示范县创建单位和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等11个县(市、区)开展新一轮核算试点,优化完善了GEP核算指标和方法,“力求GEP核算标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博采众长,力求准确。这把“绿色标尺”几乎与丽水市的试点探索同时起步,经过两年打磨,刻度愈加精细。

  “通过GEP核算,将会使我们的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大,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会进一步提升。”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徐幸表示,走向全省的GEP核算,将成为浙江省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GEP核算成果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引导各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徐幸举例,以往大家虽然知道湿地、森林、湖泊等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到底有多大价值?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GEP核算让这个答案更清晰。“GEP核算出来的‘价’,让我们知道每一寸土地的生态价值,进而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幸福产业,变‘美丽风景’为‘美丽经济’,把金山银山做大。”徐幸说。

  丽水已经尝到GEP核算的甜头。在GEP核算标准发布的同一天,青田县农商银行以祯埠镇优质生态产品的价值GEP为质押物,向青田县祯埠生态强村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国首笔GEP直接信贷500万元。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了更明晰的路径。

  标准用得好才有生命力。据了解,目前,省发改委正谋划推动GEP核算标准的有效运用。徐幸说:“我省将推动GEP核算成果多元运用,进入规划、进入考核、进入政策、进入项目。”

  未来,浙江省将以GEP核算结果为依据,指导各地编制“十四五”区域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推动GEP核算成果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国土空间管控、环境治理评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完善以GEP核算为基础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探索开展项目级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更好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

 GEP的水要“一口一口喝”

  全省各地生态资源禀赋不同。如果将GEP列入考核,如何因地制宜,让这根绿色“指挥棒”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地指导各地科学高质量发展?

  GEP核算标准发布后,以工业强县著称的长兴,心里还不太有底。“跟丽水、衢州等地方比,我们的环境底子薄,如果用同一把尺子‘量’生态,对我们是否不利?”长兴县发改局资环科科长张蓉爱认为,GEP核算标准有利于盘活当地的生态资源家底,是一件好事。“可这就好比选美大赛,长兴是个长相一般的姑娘,本身不具备优势。而其自身贤惠、实干的特质又该如何体现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省发改委也早有考虑。“如果面向全省考核,将会分区分类,避免‘一刀切’。”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GEP核算标准在全省推开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便是陆域,山区和平原承担的主体功能区和定位不同,考核内容也不一样。“GEP的水要一口一口喝。”

  已经在谋划的,是从小试点迈向大试点的一步。省发改委初步计划,明年GEP的核算与考核,将从丽水推向全省26个山区县。据了解,26个山区县中已有11个完成GEP核算。“这些地区的生态资源处于同一水平线,具有一定可比性。”该负责人说。

  衢州位于钱江源头,下辖6个县(市、区)均属于26个山区县。GEP核算标准的出台,让当地多了一份期待。“以往‘绿水青山’的价值没有计价标准,只能定性难以定量,而有了统一的核算标准,‘绿水青山’价值的‘高与低’才有了可比性。”衢州市发改委环资处处长刘红飞表示,核算出来的GEP,既能看出“绿水青山”中的自然财富有多少,评估和监测各地生态系统功能量的高低变化;又能看出“绿水青山”中已实现的经济财富有多少,评估和监测各地生态经济发展水平。

  “GEP核算只是基础,我们更在乎的是核算出来的生态产品价值如何实现。”在GEP核算标准的落地上,刘红飞表现得有点“急功近利”,这也是现实使然。按照新发布的核算标准,衢州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仍有很大空间。不过,这也是生态资源优势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交易成本高、金融下乡难、开发障碍多和配套改革滞后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生态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开发难度越大。”刘红飞说。

  对长兴来说亦然。张蓉爱分析说,目前当地生态资源转化最常见的方式是旅游。GEP核算标准的出台,能让市场更清楚每块生态产品的价值,进而选择投资,这固然是好事,可是在对产品进行开发时,能开发到何种程度?已经完成开发且计入GEP的部分是否只能当作存量看待?这些问题不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有较大困难。

  “我们需要政策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刘红飞表示,各地生态基础不同,探索亦有差别。据了解,衢州计划以开化县为先行试点,探索建立“生态积分”交易机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就能获得“生态积分”,存入“生态账户”。“以国家公园周边的限制开发区为例,项目落地必须实施等量生态功能的生态补偿措施,比如通过购买‘生态积分’来替代生态补偿措施,使当地的生态功能保持在平衡状态。”刘红飞说。

  将绿色标准串联成“标准网”

  这已不是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第一次喝“头口水”,面对此次尚无先例的探索,浙江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次发布的GEP核算标准并非最终版,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根据实践经验不断迭代升级。”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此次发布的GEP核算标准仅针对陆域生态系统,针对海岛生态系统和项目开发的GEP核算标准已经着手进行编制。等3份标准出炉后,浙江全省域的生态家底以及项目开发与GEP相对应的补偿数额都将得到准确计算,“届时,我们不仅会对全省的生态价值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项目核算也将让GEP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联系更为紧密。”

  而在省标准化研究院社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郑培看来,GEP核算标准远远不止于算清绿色家底、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常年与标准打交道,让她敏锐地意识到,GEP核算标准的发布将成为浙江打造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的主线,将浙江发布的众多绿色标准织成一张“标准网”。

  据了解,作为首个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此前浙江已经发布了69项绿色标准,涉及到绿色制造、绿色环境、绿色服务、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

  “在实践中,这些绿色标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张志益举例说,一个能源限额标准发布后,规范了全省80%以上的工业用能总量和60%以上的社会用能总量;企业综合能耗确权核算、碳排放核算、化学需氧量排污和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等标准制定以后,有效推动了我省绿色资产的交易体系建设。“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些绿色标准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助力我省绿色发展。”张志益说。

  实际上,早在2017年,我省就发布了《浙江省“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并一直以打造“绿色标准”体系为目标。“把葡萄一粒粒放在一个筐里,可以称为‘一筐葡萄’,把一串葡萄放在一个筐里也可以称为‘一筐葡萄’。”郑培表示,GEP核算标准为过去的绿色标准提供了衡量指标——实实在在的价值体现,其他标准在运用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依据GEP核算实现量化可比,“GEP核算标准将大多数绿色标准‘串成一串’,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绿色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

  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负责人表示,我省将以GEP核算标准为新的起点,结合“十四五”标准强省建设规划,谋划构建全新的绿色发展“浙江标准”体系。

  绿色是浙江的底色,而GEP核算标准的发布与推广应用不仅让这份底色更加鲜亮,也让绿色发展空间进一步延伸,把浙江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托GEP核算,在绿色基底上绘出发展新图景。”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