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长:全球兰科植物热点

2020年08月11日 09:30中国绿色时报白兆会

茂密的树林里,成片的野生带叶兜兰多姿多彩,一丛丛莎叶兰绽放着不显眼的小花,峡谷里的陡坡上悬挂着一根根台湾香荚兰。这里是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区内已发现野生兰科植物60属162种。这里的兰花景观世界罕见。雅长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居群密度之高、分布之广、原生性之强、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因此被誉为“全球兰科植物热点”,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特色资源 全球热点

 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以兰科植物为重点保育和研究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总面积22062公顷。雅长保护区是在广西国有雅长林场划分一部分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1年,雅长林场在建设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的过程中,发现黄猄洞天坑坑口的一块石壁上有一小片野生兰花,随后在周边发现了更多兰花。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整个林区都有野生兰花分布,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切实保护好兰花资源,雅长林场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2003年,雅长林场决定划出野生兰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建立兰科植物专类保护区。2005年4月,雅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09 年9月,雅长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带叶兜兰、莎叶兰、台湾香荚兰等三大居群,是目前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野生兰花居群,堪称分布在雅长保护区的三大自然遗产。每年花开季节,保护区内兰花缤纷,幽香弥漫,蔚为壮观。

 据统计,带叶兜兰、台湾香荚兰、莎叶兰的密集分布面积,分别为约600、9000、6000平方米。带叶兜兰野生居群密集分布于保护区红田管理站辖区。莎叶兰种群数量在1.2万丛以上,沿着山脊在崖壁内形成了宽约30米、长约200米的居群带。台湾香荚兰广泛分布于拉雅峡谷。

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特别喜欢群居生长。在风岩洞200平方米范围内,就分布着兰属、兜兰属、毛兰属、贝母兰属等11属20多种兰科植物,且居群密度极高,非常罕见。例如,密集分布的足茎毛兰居群,植株密度达每平方米320株。贵州地宝兰、邱北冬惠兰、春剑、红头金石斛、铁皮石斛、菱唇毛兰等,也都有大面积居群。

2005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毅波在保护区内发现了大量贵州地宝兰。贵州地宝兰通体洁白,内夹黄蕊,成熟后花瓣尖端渐呈玫红色。雅长保护区是贵州地宝兰目前唯一的野外分布区。贵州地宝兰于1921年由德国一位植物学家在贵州省罗甸县发现并命名,之后这一物种就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天贵卷瓣兰是在雅长保护区首次发现的新种。花朵以鹅黄色为底色,除唇瓣和蕊柱外,皆覆紫褐色脉纹,其间密被紫红色细点。其形如纤纤素手轻轻抱合,十分典雅。

 广西羊耳蒜是“其貌不扬”的兰花,由中国林科院工程师冯昌林2010年发现并命名,种群数量稀少,野生种仅在广西发现,非常珍贵。每年10月至11月,广西羊耳蒜就开满浅黄色小花,香气迷人

分布广泛 种类丰富

 保护区内,从海拔400米的南盘江河谷到海拔近2000米的盘古王山,几乎在每一座山上都能看到兰花,在黄猄洞、老鹰洞、风岩洞一带,兰花更是成片分布。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接壤广西丘陵的山原地区,有着高度发育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在气候上属于北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和南岭湿暖气候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气候和水热条件。海拔高差、温差大,山地垂直差异性明显,土壤、气候等特殊自然条件为兰科植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境。

 雅长保护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野生兰科植物居群,拥有较为完整的兰科植物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境内还发现4个新种,分别是天贵卷瓣兰、广西羊耳蒜、雅长山兰、雅长玉凤花。一些滇、黔、桂地区特有的兰科植物在区内广泛分布,如滇金石斛、红头金石斛、云南石仙桃、丘北冬蕙兰等。此外,还有球花石斛、美花石斛、长瓣兜兰、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等多种野生兰科植物。

 2018年,保护区建成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总面积约20公顷。种质资源库内,有40多种野生兰花,如梳帽卷瓣兰、兔耳兰、足茎毛兰、平卧羊耳蒜、密花石豆兰等。天然阔叶林下,地生兰、附生兰、半附生兰、腐生兰等均有分布,人工林下也很常见。多数种类主要分布海拔为800-1200米,如兜兰属、石斛属、石仙桃属等,居群较大,连片分布。

大力保护 科学保育

 雅长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具体有效的科学保护工作。为防止盗挖滥采,保护区大力加强护区护林,分片包干落实专职管护员,运用资源监测无人机、野外红外相机等先进设备巡护巡查全覆盖,对兰科植物19个集中分布点设置围栏,重点守护看管。保护区还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联合保护委员会,搭建联防联治平台,齐抓共管;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宣传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经过10多年的保护,保护区森林生态呈现自然恢复、良性发展趋势,重点保护对象野生兰科植物种群及其生境保持稳定。保护区着力进行了珍稀濒危兰科植物野外救护和回归试验,开展了西藏虎头兰、铁皮石斛的野外回归工作,以及贵州地宝兰生境恢复重建工作。近年来,贵州地宝兰数量不断增加,且呈片状分布,形成目前全球少有的贵州地宝兰野生居群。

 种质资源库对原生兰科植物及其生境实行就地保护,同时收集国内外兰科植物资源,用于研究、保护和繁育。种质资源库可以为野生兰科植物的科学保护、可持续利用、生物学研究、种苗繁育技术、野外回归试验等,提供理想试验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建立了年产300万苗的兰花繁育中心,开展珍稀兰花人工繁育研究,目前已成功培育出30多个兰花品种种苗。培育的“雅长铁皮石斛”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保护区申请建立了“广西雅长兰科植物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兰科植物进行研究的科研平台,可以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帮助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美国菲尔柴尔热带植物园等十几个国内外科研院校,在兰科植物传粉昆虫的鉴定、种群动态变化、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发现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多个兰科植物新种。

 保护区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成功举办3届广西国际兰科植物学术研讨会。通过长期的科学保育,雅长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将会“家族兴旺”,不断繁衍生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