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枝头沉坠的累累硕果,已被大超市的“订单”收入囊中。7月22日,走进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的宁夏首家设施冬枣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催化”冬枣夏熟,助种植户抢占市场先机。
瑞祺高荣合作社理事长姜学军递来几颗冬枣说:“你们尝尝,可甜了,一开始自己试着种,但是咋都不结果,张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尤其是使用环剥技术后,治好了冬枣的‘水土不服’,最近,每斤能卖到30元。”
姜学军口中的“张老师”,是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设施果树首席专家张国庆。他带领团队,根据宁夏气候特征和冬枣陆地栽培生产表现性状,结合运用灵武长枣自由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规程,将枣果成熟期提前了1至3个月。
自治区林草局科学技术与场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自治区林草建设重点工程,以林草科技引领和助推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将持续选择实施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林草科技项目,做好科技支撑。
张国庆的科技“论文”,都写在田间大棚的枝头里。在贺兰县金贵牡丹花乡田园综合体,去年才栽种的葡萄,今年已经可以采摘了。“技术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常规的经果林种植周期长、结果晚,我们通过优化品种结构,缩短老百姓等待的时间,见效快,让大伙儿得实惠。”张国庆说。
棚内上方,葡萄藤蔓攀爬,而在地面,又种植了一些常见的叶菜类蔬菜。这里使用了“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果菜立体复合种植”,实现了棚内种植效益的最优化。目前,这一成果已在全区多地示范推广。
“你们看,我身后成熟的葡萄就是最好的表达。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产业同质化且低效,在自治区林草局专家团队全程指导后,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自治区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宁夏祁源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旁,马玉萍正在查看葡萄长势,她来自金贵镇联星村,在这里已工作了五六年,现在每个月能收入3800元。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基地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和村民就业,并掌握一项种植技术。同时,基地采用“龙头企业+文旅+扶贫”的机制,推进产业扶贫、实现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截至2019年底,全区特色经济林面积213.4万亩,现有各类经果林、花卉、林下种养加工流通等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3952家。
据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林业部门正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优质、精品、高效发展,努力实现经果林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下一步,将推进林果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并引导鼓励经果林企业发展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生态康养、林下经济等新兴业态,提高综合效益。
推荐阅读: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