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右玉如今风光正好

2020年08月19日 09:47人民日报海外版刘鑫焱

绿海绵延,满目滴翠,山清水秀,凉爽宜人,盛夏的右玉风光正好。
  曾经的山西右玉,全然不是这般模样。“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广为人知的顺口溜,道出了右玉的脆弱生态和发展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打响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战役,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羊,树起金字招牌
  高家堡乡西窑头村村民王悦,养了大半辈子羊,收入一直上不去。现如今,他和老伴在祥和岭上集团公司的生态牧场务工,“吃有食堂,住有宿舍,不比过去辛苦,一年收入7万元。”
  养羊的方式,也跟从前大不相同。过去是赶到野地里,让羊自己找食。现在不一样,1.2万亩的荒地建成了牧场,人工种植的灌木、乔木到处都是,既能保持土壤水分,又能促进牧草生长。
  祥和岭上集团董事长张宏祥说,为解决冬储饲料问题,公司还流转了6000亩地专门种植牧草,“要走生态养羊的路子,打好生态这张牌。”依托好生态,右玉羊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树起了生态羊的金字招牌。
  “金果果”,致富一方百姓
  牛心乡海子洼村村民邹海军,靠着采卖沙棘果,去年收入近4万元,一家人告别贫困。
  邹海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身体不好,原本日子过得紧巴。这些年,当地沙棘加工产业兴起,让邹海军有了增收新门路。
  “野生沙棘是右玉生态的‘晴雨表’,一到夏天漫山遍野全是绿色,如今我们把这种绿色转化成‘金色’,让沙棘果成为百姓致富的‘金果果’。”指着一片沙棘林,右玉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满介绍,“右玉年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一般的经济林树种生长期长,但沙棘是个例外。”
  目前,右玉已发展起12家沙棘加工企业,每年加工沙棘果七八千吨,产值达到2亿元左右。
  旅游兴,乡村焕发新颜
  出右玉县城,向西北一路行进,抵达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境内的马营河村。东西走向的马营河与南北走向的苍头河在此汇合,长城和历史悠久的雄关杀虎口,共同构成这里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景观。
  正是游客多的时候,村民朱美丽一天忙不停。她曾是马营河村的贫困户,2017年脱贫。2018年5月,看到村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她也改善环境、收拾屋子,开起了农家乐。没承想,光顾的游客真不少,5个月忙下来赚了将近3万元。
  带着朱美丽和乡亲们发展旅游的,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朱义。他是马营河村人,2018年退休回乡。组织成立旅游合作社,吸收村民为社员,马营河村走市场化的路子,为发展生态旅游搭建平台。“从2018年至今,我们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给村里带来了近70万元收入。”朱义介绍。(记者 刘鑫焱 乔栋 董丝雨)

推荐阅读:

上海临港:“魔幻”的植树造林

利津县林业中心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龙江森工集团倾力推进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

海南在植树造林、园林绿化中推广特色乡土树种 凸显经济和生态价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