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0年09月21日 09:48宁夏日报马晓芳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
  查阅宁夏2019年统计数据,你会看到,宁夏的水、大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9%,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断面实现“清零”,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为优。
  翻开宁夏2020年降水统计数据,你会发现,截至9月10日,全区平均降水量达到25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4%。
  再打开自家窗户,无论在宁夏的哪个城市、哪个乡村,蓝天白云下,触目所及仿佛自动添加了“滤镜”,青草碧树满画屏、曲径幽廊探深绿。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宁夏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以来,宁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加快步伐建设美丽新宁夏。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污、用攻坚必胜的信心护绿,“宁夏获得感”,就这样日益充盈。
  高位布局 落子有声
  宁夏,不止是宁夏人的宁夏,更是全国人民的宁夏。
  打开中国地图,宁夏是中国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生态通道;细看黄河流域,宁夏是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特殊的生态方位、生态定位和生态地位,决定了宁夏必须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使命。
  不利的是,宁夏三面环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加之长期倚重倚能发展路径“转舵慢”和不计环境代价积累的“慢性病”,致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内存不足”。
  拿什么肩负责任与使命?用什么展现担当和作为?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视察,一如既往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出“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提出“先行区”的概念,意味着宁夏要从国家战略全局中,在全国生态体系中,在黄河流域协同治理中,从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的高度,来看待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关键期、动能换挡期、爬坡追赶期的宁夏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书记亲自擘画“美丽新宁夏”的宏伟蓝图,为宁夏标定了方位、明确了定位、圈出了点位。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区上下从思想到行动迅速“同频共振”。去年12月,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部署,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了“生命线”的高度谋划。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决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南部水源涵养区的“一带三区”生态生产生活总体布局,抓好保障黄河安澜、保护修复生态、治理环境污染、优化资源利用、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布局、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生态建设、发展黄河文化10项重点任务。
  举全区之力、汇万众之智,宁夏在生态建设上奋力“跳起来摘桃子”。
  受其润泽 护其安澜
  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59%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7.7%的人饮用的是黄河水。正是有了黄河水的滋养,才有了鱼米之乡的“塞上江南”。
  黄河安则宁夏安、黄河美则宁夏美、黄河兴则宁夏兴,保护好母亲河,既是着眼于黄河全流域的发展题,也是关乎宁夏自身发展的大命题。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紧密相衔的生态系统,黄河的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宁夏一手在保护修复上做“加法”,一手在污染治理上做“减法”,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全面关停沿河工矿企业,全力开展岸线“四乱”治理,持续推进全域河湖水系长治久清、岸绿景美。
  漫步彭阳,大美茹河穿城而过,村庄建在树林里,人像住在森林里,出了家门就是风景,家乡这满眼满怀满心的“绿”,让彭阳人引以为傲。以彭阳之“眼”窥固原发展,清水河、渝河、葫芦河……一条条曾经发黑发臭的河流,经过综合治理,水质还回清澈明亮本色,两岸更是草木叠翠。抓好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减少对境内黄河支流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就是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的最大贡献。绿水青山更是固原群众最宝贵的财富和最舒心的享受。
  在银川市兴庆区武警小区附近,第二排水沟沿岸的排污口被封死,已无往日排污的痕迹。全长32公里的银川市第二排水沟,原是一条集城市泄洪、农田排水的沟道。未经处理的污水顺着第二排水沟一路奔走,使周边臭气熏天,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今年,银川市将第二排水沟沿线违建养殖场拆除,全部封堵直排污水口,并完成了第五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污水进入黄河。如今再看第二排水沟,碧波荡漾、水体清亮。
  强化源头保护,下功夫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重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宁夏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坚定!
  以山为笔 挥墨磅礴
  贺兰山是宁夏的“父亲山”,不仅为宁夏平原阻挡了沙漠、寒流的侵蚀,更以丰富的煤炭资源养育着一方百姓。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不容回避的是,一度人们以粗放无序的开采,致使贺兰山满目疮痍,并登上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黑名单”。
  “山”若抱恙,“家”岂安好?
  痛定思痛,宁夏加强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一把尺子、一抓到底,不留漏洞、不留情面、不留后患,成为宁夏“治山”的方法论。
  贺兰山畔的大武口区龙泉村是“治山”后的受益者。历经关、转、停的阵痛,村里持续开展造林种草、涵养水源,建设人工湿地、恢复生态功能,进行最美乡村建设,将一个个生态“伤疤”逐一修复。老人们又见到了儿时故乡的模样,孩子们在青山绿水间肆意戏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旅游产业生根发芽,让不少村民从挖煤、拉煤渣“转行”,开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六盘山脚下的泾源县三关矿区也从“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经过拆除33个石灰窑,将六盘山水泥厂、长征水泥厂从矿区搬迁,并对矿区进行修复,这里曾经光秃秃、黑乎乎的“和尚坡”披上了绿装,满山的植被在微风吹拂下,掀起绿色波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心中的模样。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环境空间就没有发展空间,没有环境容量就没有发展质量。树牢绿色发展理念,铁腕治理污染、减少人类活动,保护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屏障,既是对子孙后代的交代,也是对家园的珍惜。
  生态保护像一面广角镜,折射出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也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我区还把发展葡萄酒、果林等产业同加强生态治理、生态恢复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不论是治理、修复、保护,还是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意识形成,如今,宁夏生态建设已从看得见的美转向发自心里的美。
  让山休养生息、让水柔美洁净、让林枝繁叶茂、让田沃野千里、让湖清澈见底、让草集中连片、让沙创造价值……守好生命线、建设先行区,既是生态建设的美丽画卷,也是百姓期盼的幸福图景。
  过往可赞,未来可期。(记者 马晓芳 周一青 姜璐)

推荐阅读:

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动员会在北京召开

安徽:保护好山好水 提升生态“颜值”

设计院与蒙树生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海南热带雨林生态廊道初步形成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