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展颜 绿润民生 “乘风”山体修复,余杭“生态”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11日 13:25杭州日报记者 熊艳 通讯员 许杰 沈宵 桑永春

“想不到吧?这就是我家门口。”

站在余杭区黄湖镇清波村村民董平家的小楼前向远处眺望,家门口曾经的废弃矿山,如今变成了“风情花园”——

满眼苍翠的绿色山坡上,黄白小花点缀其间,风儿吹过,摇曳生姿,成为一道秀色可餐的风景。“以前是荒山,现在是花园,很多邻居都到山坡上拍短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点赞,异常火爆,大家都非常开心!”董平的语气里满是骄傲与自豪。

绿遍山原白满川,一路田园一路歌——山间草木茂盛,稻田水色天光,古人描摹的“田园美景”,在如今的余杭处处可见。

日前,余杭区发布2021年三季度“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8.28亿元,增长10.5%,总量全省第一。“作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最具活力的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也让余杭成为我市吸引年轻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区之一。”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以全市“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余杭进一步厚植区域绿色生态本底,扮靓城乡高质量发展底色,在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中,展现余杭风采。

据市规划资源局数据统计,余杭全区列入“迎亚运”山体修复任务清单166个,目前已高效完工145个,完工率87%。随着一个个整治项目的完成,曾经废弃的矿山重新披绿、裸露的黄土地变成“滑翔伞基地”、裸露的荒地变身“花园”……持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整治废弃矿山 再现绿水青山

“真没想到,废弃了十多年的矿山,也有重新披绿的一天。”在余杭区闲林街道联荣村,看着裸露长达十余年的90度废弃矿山斜坡上长出了绿茸茸的青草,村支书蔡小平很是感慨。更让蔡小平欣慰的是,斜坡下荒废许久的土地,也乘着这次“迎亚运”山体修复与景观提升的“东风”,被一家农业企业整体租下,用作赛马场和茶叶种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好了,住在矿山对面高层小楼上的居民在视觉上有了更好的体验。”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

曾经,随着区域产业升级、发展重心转轨,余杭留下了一个个“无暇顾及”的废弃矿山。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后,我们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现场确认,对所有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山体损坏、生态破坏以及裸露图斑进行了全面排查,确定区域内需要修复的裸露山体点位。”

根据损坏山体的不同形态,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实施“一项目一方案”,采用喷播复绿、植生孔、植生袋及设置喷淋排水设施等措施,对全区破损山体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总体而言,就是先进行清坡、固定挂网和木板,令后续的草木植物营养土混合喷播复绿和栽种灌木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使最终的坡面植被覆盖率达100%。”关于山体生态修复的工艺,天天跑作业现场的相关人员如数家珍,在最新工艺的基础上,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又“因地制宜”探索综合性治理。

例如,闲林新宕建材废弃矿山项目清理浮石后,采用植被复绿保护其地貌景观;原中泰能源石料厂废弃矿山项目采用清修坡形式以消除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同时采用喷混植生工艺进行复绿保护;径山镇风沙岭边坡治理项目在宕底进行土地平整防止其水土流失,宕面则采用柔性网消除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并种植爬山虎等多种复绿措施让山坡“诗意”起来……

整治赋能,绿润民生

修复“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会拥有怎样的视觉盛宴?作为一名滑翔伞爱好者,付江是鸬鸟镇仙佰坑滑翔伞基地的常客。

“今年,从空中往下看,草地美了不少!”付江说。原来,鸬鸟镇仙佰坑滑翔伞基地起飞场有一块近5000平方米的场地在此次“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中,得以“华丽转身”。

“这块草地是滑翔伞基地的起飞场,以前是‘黄土地’,去年四五月铺上了草坪,养了一年多,现在四季常青,很多爬山的驴友来这里打卡,顺便也会选择在空中飞翔欣赏一番,间接带动了生意。”滑翔伞基地负责人王晓凡说。

“起飞后,从空中向下望去,竹海绵延,水墨似的碧水青山,让人陶醉。”付江的描述令人向往。

像鸬鸟镇这样的案例,只是本次“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成效的一个缩影,类似“案例”数不胜数。如余杭街道将贝莱特蓝莓园建设项目蓝莓树改种为茶叶树,治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不仅美观还能有“收成”;清波村砂场治理前是黄泥地,治理后完成清运并复绿,竹子、玉米套种出一套“经济经”;径山镇百亩茶园治理前是一片“黄色山坡”,看着不美观不说,附近村民总担心极端天气时会有滑坡隐患,如今它不仅变身茶园“绿满山坡”,鼓了村民的“钱袋子”,还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安全感……

“美化了环境,看着养眼;提高了收入,心里高兴。”来自村民们的点赞是“最高奖赏”。

生态兴则产业兴,环境美则家园美。经过“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治理“赋能”后的余杭乡村,正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地,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加速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里。亲眼看着这片空地一日一日,变得跟公园一样美了。”住在中泰街道地铁站附近的市民刘女士每日都要乘坐地铁16号线往返,这条线让杭州主城区与临安区“交通一体化”,也让刘女士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以前因为施工的原因,这里留下了大片裸露土地,约3万平方米。后来经过精心设计,花树草相得益彰,转眼变成了美丽公园。”中泰街道工作人员金斐斐说。今年7月,空地变身公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这样的“变化”在本次行动中“全域开花”——余杭区径山镇径山度假村曾经的泥地,如今完成复绿施工图设计,沥青铺设和停车位划线,获得了游客市民的一致好评;瓶窑镇有块一万多平方米的空地曾经不太美观,如今经过能工巧匠的手变身为美丽乡村的美丽公园……增绿于山,还绿于民,随着公园越来越多,更珍贵的“金山银山”,体现在源源不断的民生获得感里。

高效联动、扎牢“篱笆”

用“尺子”和“板子”牢牢守住绿水青山

作为一个随今年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裂变”而来的高能新区,余杭是一块机遇叠加的战略高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此次“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余杭纳入整治的项目达166个之多,如何高效保质地完成整治任务呢?

“首先注重部门联动。”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项目推进难度较大,为此,余杭区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用每周排名通报、联合督察督促、召开任务推进会等方式,加快任务推进进度。余杭还发起了群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分为全面普查、集中整治、验收总结、长效管理四个阶段——首先,全面摸清辖区内底数,确定整治清单,利用核查APP现场核查、拍照存档;其次,依据标准,集中整治,因地制宜编制方案;再次,做好验收总结阶段的各项工作,包括整治项目、整治效果、投入资金、违法查处、制度完善、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总结自查自评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整改到位。

目前,随着“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的全面推进,那些因土地压占、建设项目、矿山开采等造成破损的山体,经过一年的生态修复,已成规模地种上了植物,放眼望去满是生机。余杭还以本次行动为契机,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等三条控制线,合理界定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实现生产空间集约化和生态效益高效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之不易的修复成果,后期将如何进行长效维护呢?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对此已经有了相对成熟而全面的思考。“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部门职能,加强各类项目选址、方案设计等前期论证,充分挖掘、利用好存量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增牺牲生态建设项目,确需保障的建设项目,以最小的生态损失为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建筑形态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相融合、严防后续的次生生态破坏。”相关负责人指出,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落实三线管控的长效机制,保持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守护绿水青山,助力余杭建设成为杭州“一核九星”市域发展新格局中“最闪亮、最耀眼之星”。

未来,余杭将借力“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丰富区域“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生相融发展模式”的内涵,统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探索出一条环境治理与文化、旅游、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绘就一幅幅彰显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锦绣画卷, 助力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


推荐阅读:

内蒙古通辽完成草原生态修复超1000万亩

中国农科院北方草甸草原生态修复等新技术获得突破

广东湛江红树林碳汇项目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发布《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入选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