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回归自然 体验自然 ——访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张玉钧

2021年11月29日 10:13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冯璐

“约起!好想去看看国宝”“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的太美了”“期待可以去参观、露营”……国家公园来了,网友纷纷赞叹国家宝藏的自然之美,热议前往国家公园自然体验等话题,对国家公园充满了强烈的期待和向往。

日前,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自然体验和生态旅游与以往大众旅游有何不同?带着疑问,《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张玉钧。

打造自然体验新模式

关注“云享自然”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预约”,即可预约12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探源”自然体验精品小团。记者注意到,预约后访客出行前还需学习黄河源相关自然文化知识,通过生态体验访客测试,方可获得黄河源生态体验资格。

玛多云享自然文旅有限公司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批准的首批特许经营企业,负责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生态体验运营。目前,黄河源园区已开发《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访客手册》《黄河源区自然教育解说手册》《牧民导赏员行为规范》等制度文件,至今已接待逾百名游客,为40名社区人员提供了生态导赏员培训,2020年共有173名牧民参与访客接待,初步形成社区居民共建共享国家公园治理结构。

随着游客亲近自然环境意愿日益增强,许多自然保护地开始开发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据了解,国家公园除了公益性活动,经营性活动均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张玉钧告诉记者,像云享自然这样的企业为参与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对保护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探索和动力。如今,公众参与也成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和政府机构推动保护措施的重要力量。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批特许经营项目——昂赛“雪豹自然体验”,就是目前生态旅游的用心之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打造的这款自然体验产品,让当地社区与外来访客得以共享保护的惠益,项目已为村庄获得了超过150万元的收益。

张玉钧认为,国家公园教育、游憩等体验活动的开展,需要对公园资源进行长期梳理,只有深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才能不断丰富自然教育的手段。每个国家公园应制定不同的规划和策划,开发个性化的自然体验产品,打造符合国家公园气质的生态旅游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国家公园运营管理要追求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维持较少的访客人数,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尽量依托当地社区提供生态体验产品和服务,例如社区居民熟悉当地山川的一草一木,而且传承了一些重要而适用的知识,经过适当的培训可以成为合格的生态旅游导赏员,成为旅游接待的主体,并在参与中受益,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平衡生态与游憩发展

国家公园拥有最优质的生态产品,是最美的自然课堂,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生态体验胜地。国家公园以何种形式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最终都将指向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确定了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国家公园兼具科研、教育和游憩等功能,将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机会。这为国家公园开展相关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制度依据。

张玉钧说,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实践地。生态旅游既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途径,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优化。

我国目前已建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类,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其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

在张玉钧看来,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目标被持续强调很有必要。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等形式的生态旅游工作一定要慎重,对外开放的前提是要有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健全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制度,以防公园开放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面临一定的生态风险。

目前,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原则上只对科学研究、考察、监测等活动进行开放,而一般控制区则对公众开放,会建设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观测点,包括露营、徒步、观察野生动物、解说系统等,鼓励开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和生态体验活动。

那么,国家公园如何进行运营管理?张玉钧建议,国家公园一是要开展生态监测与游客管理,动态掌握自然资源类别和分布状况,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的游客管理模式,根据环境容量确定每年或每天访客最佳承载量,并有游客流量分级与应急预警响应,实时分析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指导。二是要尽快研究制定评估设立与规划设计制度、资源产权与统一管理制度、用途管制与特许经营制度、社区协调与公众参与机制、监测评估与政策保障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三是要发挥生态旅游作为环境教育的实用手段,通过科研、教育、解说、游憩等活动,提高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生态与旅游的平衡发展。

回归生态旅游初心

从中国陆生野生动物观赏最佳地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到鸟兽灵动、拥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再到保护完好的热带、亚热带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无与伦比的自然风景,正是公众所向往的梦想乐园。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守护着地球家园的“最美国土”,代表国家形象,具有全球价值。随着第一批国家公园的建立,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国家公园的诞生会成为生态旅游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可以说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张玉钧表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最终目的是重组自然保护地体系,理顺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体制,同时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制度保障。生态旅游的定义将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完美诠释。

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进入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这一概念是由墨西哥专家拉斯喀瑞1983年提出的。

“近年来,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颇多,从研究者的角度普遍接受上述观点。”张玉钧告诉记者,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中一直以来存在着概念泛化、商业化、低标准化等问题。生态旅游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全民公益性。但在我国,公众对生态旅游的本质认识不够充分,生态旅游概念模糊,产生了众多“伪生态”旅游产品。而“门票经济”的依赖、生态旅游低标准化等,都造成了商业化现象严重、生态旅游体验度较低。

国家公园独特的生态保护属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生动实践,将会正确示范何为教科书级的生态旅游。

张玉钧认为,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应具备个性化、参与性、共情力等三大特点,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下,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能给公众带来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独特体验,享受到国家最美、最优质的生态产品,同时注重公众生态环境教育,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公众民族自豪感和生态获得感。

张玉钧表示,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等多重目标的最佳手段之一。从国外经验来看,国家公园只要把握好生态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做好自然体验产品深入细致的规划和策划,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完全可以达到相对平衡。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等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皆是如此。

“随着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生态旅游由大众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的转型步伐加快,生态旅游将回归初心。未来,还有更多的国家公园在路上,国家公园时代的生态旅游,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张玉钧感叹道。


推荐阅读:

陕西颁发首个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原生态产品认定证书

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区域卖出首笔碳汇交易指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清山清套专项行动

国家林草局部署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