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农村地区找到新平台,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如何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现有的产业及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以供给侧改革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一)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创新发展战略
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 决不是单纯地考虑农业发展问题, 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为整体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创新发展战略, 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01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田园综合体建设坚持以农业为主导, 坚持姓农、富农、为农理念, 在继续增加农产品总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 突出挖掘农业在美化环境、康养服务、农事体验等方面的溢出功能, 是农业产出的创新和农业功能的拓展, 将极大地推动农业供给侧的有效改革。
02有效减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扩大趋势
田园综合体建设借鉴了城市综合体的成功经验, 集中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本重点打造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功能强大的农业产业循环综合体, 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民共享经济体, 新型社区、产业平台、新生活方式中心、商旅景区四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体。
(二) 田园综合体是全方位解决“三农”问题的崭新业态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村为载体, 以农民为主体, 以农业为主导,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创意为两翼, 整村推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建设, 充分挖掘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新功能新业态, 以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发展新目标。因而田园综合体建设需牢固树立系统化理念, 从全局角度科学推进。
01坚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统筹推进
“三农”工作统筹推进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首要要求。一号文件着重强调特色村镇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 确定把村镇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载体。在政策把握上要求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田园综合体, 确定了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而在发展路径上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 突出抓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说田园综合体建设是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的有效抓手。
02坚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
“农业+文化+旅游”是田园综合体建设基本模式, 是使农业产业溢出文化、旅游、康养等新功能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据有关资料, 从2012年底开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当年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 其中农家乐150万家, 从业人员2800万,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 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 田园综合体的谋划和建设要恪守底线思维
牢固树立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
牢固树立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思维
牢固树立守住农民最终保障的底线思维
以供给侧改革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在试点工作中应深刻挖掘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用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指导工作, 努力增加有效供给, 避免无效扩能, 把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花得实用有效, 让项目适应需求、改善民生、创造财富、富裕农民。
(一) 注重整合资金和项目
田园综合体建设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单纯地依靠财政资金和任何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必须以县级政府为平台, 以专项资金为杠杆, 整合各部门资金, 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集中投入, 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有序推进, 才能更好地实现试点目标。
因而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效供给, 应首先考虑资金和项目整合, 并把县级政府作为项目申报主体和实施主体, 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
(二)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只有发挥好市场机制, 才能增加有效供给, 优化供给侧结构。比如, 可否探索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先建后补, 强化结果导向, 弱化行政干预;取消相关限制性条件, 更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开高标准农田与生态综合治理的类别限制, 追随企业发展需求, 多搞一些山区、洼地开发, 积极扶持特色经济发展, 走差异化之路。差异化才有特色, 产品才有销路, 供给才有效果。
(三) 积极听取农民群众意见
在项目设计上尽量少一些硬性规定, 多一些灵活措施, 更多地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努力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只有尊重群众意愿, 项目建设才会更好发挥效益, 资金使用才更有效果, 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建、群众毁、资金浪费的问题。
(四) 牢牢抓好质量生命线
保证质量是增加有效供给的最基本要求。
从微观角度把握, 一是设计上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本着宁可少些也要好些的原则设计质量标准, 决不可因陋就简、将就凑合。二是强化招投标、政府采购工作, 同时发挥好工程监理作用, 确保施工期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的旁站施工, 千方百计杜绝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行为。三是搞好工程管护, 健全管护机制, 确保效益发挥。
从宏观角度把握, 一要确保各项工程措施的综合配套, 不留“死角”、不留“短板”, 保证项目效益的最大发挥;二要因地制宜, 亩投资标准不能“一刀切”, 要不留缺口、不降标准, 确保质量。要切实牢牢抓好质量生命线, 真正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成样板工程, 群众满意的工程, 确保项目持久发挥效益。
(五) 加大创新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法,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种是加法, 即增加有效供给, 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做好“加法”的秘诀, 就是改革创新。农业综合开发要把扶持重点放在激发企业创新上, 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推荐阅读:
(来源:农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