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持续推动国土绿化 建设魅力宜居新区

2021年06月07日 09:51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大胆探索实践,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4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3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62%。

立足资源高效利用,打造生态修复治理新样板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中“生态林业建设示范区”空间发展布局定位,以打造“陇中河套平原”为目标,系统谋划推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为兰州新区核心区建设和兰西城市群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在新区南部,围绕水秦快速、中通道、机场高速等交通要道和出入口,打造通道绿化和主要节点景观带,采用“疏林草地”栽植模式,降低管护成本,提升绿化质量,改善绿化效果。在新区东西部,围绕中兰客专和景中高速,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和道路沿线绿化工程,打造车窗景观带和城区主干道出入口景观带,对外展示新区形象。在新区北部,谋划建设长约40公里、宽约2公里的生态屏障建设区,按照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耕地复绿,配套特色养殖产业,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立足宜居宜业宜游,树立城市绿化新标杆

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理念,不断扩大建成区绿化面积和绿化水平,2021年新增城市道路绿化面积38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方面,合理设计绿化带宽度和栽植密度,为行道树配备节水灌溉设施,充分利用雨水灌溉绿化带;分车带采用地被植物加灌木球模式,降低管护成本,增加城市道路通透度;选取适生彩叶树种,打造色彩一条街。街头绿地方面,对苗木成活率不高的区域,在做好补植补造的同时,可配套建设林荫式停车位;鼓励社会群众植绿、认绿、护绿,见缝植绿,有效增加小区周边休闲绿地;探索市场化经营管理公园绿地,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减轻财政管护负担。

动员全民植绿爱绿,扎实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节前后,通过微信短信、横幅展板、宣传彩页、LED播放等方式,加大对全民义务植树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激发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每年3月下旬开始,除兰州新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之外,还吸引甘肃省和兰州市相关单位到兰州新区植树造林。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等均定点在兰州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建组工林、工会林,带头参与国土绿化,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特别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房前屋后空闲地纳入绿化范围,采取工程造林和义务植树相结合方式,免费为群众发放经济林果苗木,发展庭院经济,引导群众绿化家园、改善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兰州新区根据义务植树多种尽责形式,采取群众乐于参与的形式和途径,引导群众通过除草除杂、松土施肥、整枝修剪、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截至4月底,新区累计10万余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折算完成义务植树55万余株。

瞄准生态循环产业,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中“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空间发展布局定位,充分利用现有耕地,探索出一条以现代设施循环农业为突破口,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现代农业百亿产值目标。撂荒地复垦复种方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累计整治撂荒地13万亩,采用“微喷雾喷+智能控制”灌溉模式,有效抑制扬尘、提高空气湿度,建成优质饲草、高原夏菜、和尚头小麦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年增加农业用水4000万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高效设施农业方面,建成智能玻璃温室50万平方米、日光温室2200座,高端花卉、中药材育苗、食用菌种植等产业起步良好。生态循环养殖方面,建成4个种养加生态循环养殖园区,种植饲草面积近6万亩,完成养殖园区及周边造林复绿面积1.2万亩,完全消纳了养殖场处理后的肥粪和污水,整体改善了区域内生态环境。

虽然兰州新区在生态修复治理和全域国土绿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生态修复治理难度大、义务植树尽责率不高、造林绿化后期管护成本高等问题。今后,兰州新区将继续秉承发展现代农业及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治理理念,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持续加大新区外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不断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参与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探索积极有效的绿化管护措施,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尽快启动“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全面打造“陇中河套平原”,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来源: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