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花卉产业带动共同富裕

2022年10月21日 09:20济南日报杨璐

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希望田野,而希望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眼下,在齐鲁大地上,越来越多生长在田野的“花”实现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梦想。“种好一朵花、壮大一项产业”不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能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引领群众共同富裕。“一朵花带动乡村振兴”并非空谈,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现实。

致富:

流转土地再进花企打工,花农领“双薪”

10月14日是个大晴天,早晨6点,71岁的张兆举便早早起了床。种了30多年的玫瑰花,早起成为他的习惯。“原来种玫瑰花的时候,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我们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跑去地里摘花,赶在太阳升起之前把半开未开的花冠摘完,然后再骑上三轮车送到村头的收花点。”一般早晨五点到七点正是最忙碌的时候。

“现在好了,家里的花田全部流转给了大企业。我们不光不用再忙农活,每年企业还定期交土地租金,我们还能进企业打工。一年拿两份钱不说,还摇身一变成工人了。”说着,张兆举哈哈大笑起来。

玫瑰花采摘

张兆举家住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北石硖村,这里是平阴玫瑰的核心产区,种植玫瑰的历史有1300年之久。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里开始大规模种玫瑰,玫瑰花能炼油,还能做成玫瑰花茶。因为“一朵玫瑰花”,家家户户富裕起来。“2000年前后,一斤玫瑰花最高能卖到20多元,村民们一年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张兆举说。

北石硖村也因玫瑰花积攒起不小的名气,吸引了不少企业“闻香”前来。2019年,平阴县本土企业芳蕾集团在北石硖村建起了“芳蕾田园综合体”,张兆举把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自己也在田园综合体找到一份安保的工作。2020年他临近70岁,正式“退休”,如今在家里享起了清福。

早上7点半,张兆举吃过早饭后来到村子的柏油马路上散步遛弯,8点到了村两委上班时间,他一头扎进办公室,继续发挥“余热”帮助村里整理档案。说起现在的新生活,他十分满足。“一年土地流转租金有7000多元,再加上之前种花打工存下来的积蓄,够用了。”

而在菏泽市,鲜艳的“菏泽牡丹”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成为奔向幸福生活的“致富花”。“我种了50年牡丹了,以前咋也没想到,牡丹能有这么多用处啊!”菏泽市牡丹区黄罡镇朱庄村村民刘伟城一说起牡丹就喜上眉梢,几年前,他将家里一亩多牡丹田流转给了企业,自己则在企业里当起种植管理员。现在每年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刘伟城净赚5万余元。

“活不累,挣得多!”正在菏泽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的花农韩爱凤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家中4亩地流转给基地,地租一年将近5000元;在这里打工每天近100元,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一年收入就是4万余元。

就业:

家门口就能上班,“打工人”变身“小老板”

“以前在家带孩子,做梦都想在家门口找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说这话的是商河县贾庄镇贾家洼村村民王吉美,如今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已经成为现实。

商河拥有独特的地热资源,可广泛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特别适合发展设施水平高、效益高的高档花卉产业。2010年起,商河开始尝试发展以温泉设施花卉为主的花卉产业;2016年起,商河以济南市着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为契机,先后出台园区引领、主体培育、金融支持、市场开拓、融合发展等举措,壮大商河花卉特色产业。

2019年9月,商河县贾庄镇贾家洼村建起温室大棚,发展花卉产业。王吉美一收到通知就来了精神,“在这儿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花卉种植技术,一个月还能赚3000多块钱。”同在基地上班的村民王东梅也乐开了花。“我以前在纺织厂上班,吃不消‘三班倒’。现在在家门口种花拿工资,中午管饭、加班有奖金,一家七口的水果钱赚出来了!”

现在,王吉美已不再是花卉基地的“打工人”,而是当上了温室大棚的“小老板”。2020年她承包了一座温室大棚,大棚以培育蝴蝶兰为主,1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一个人就能打理得井井有条。“越干越觉得有奔头!”她笑着说。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北石硖村的村民高长龙。“我今年58岁了,原来在家里种地,现在6亩地全部流转了,我拿着租金再到芳蕾来上班,每个月还能再赚2000多元。”高长龙说,同村还有40多位村民像她一样进入芳蕾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拿着租金赚薪金,大家都很知足。

“一朵花”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帮助村民流转土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列入齐鲁样板村打造、省级美丽村居计划等政策改善了村里的基础条件,不仅村子变美了,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游玩,还为村子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12日,在平阴县玫瑰镇,工人挑选玫瑰花瓣。

产业:

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反哺壮大花卉产业

村子富了、美了,原来在外面打拼的年轻人回来了。

在菏泽,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晓奇选择了回乡创业,投身牡丹产业,孵化自己的梦想。“菏泽有种植牡丹的传统。规模化种植、销售牡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优势产业。”

经过22年的努力,李晓奇将原来家人经营不足10亩的牡丹花田,扩展到2200亩。建成种苗及鲜切花出口加工厂房4000平方米、保鲜冷库2000立方米、实验室及办公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牡丹产业园,并且不断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研发了“牡丹籽油冷榨技术”和“牡丹花蕊茶集成生产工艺”,攻克了牡丹盆栽花期短、笨重、不易养护等科技难题,实现了牡丹微型化的突破。

“型小、花大、易携带的案头牡丹花一经上市便成为网红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李晓奇说,案头牡丹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种苗、花盆、基质等材料供应,拉长了牡丹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就业,带动了周边民众致富。同时,案头牡丹通过电商进行销售,把牡丹的销售时间从原来的1个月延长到4个月,大大增加了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牡丹产业,增加了当地收入。

2016年,平阴县玫瑰镇北石硖村的车伟也放弃了在深圳的外贸业务工作,回到老家,租赁了一处车间开始了自己玫瑰产品加工的创业路。“我从小就是闻着玫瑰香味长大的,对平阴玫瑰有着特殊的感情。”车伟说,从2001年在外上大学,再到后来工作打拼,他之前待在村子里的时间并不多,只有每年春节回来看看。“每一次回来,我都觉得家乡变化太大了,我有在外闯荡的市场经验,村里有药食同源的玫瑰花,何不结合起来大干一番?”

从三五人的小作坊到一家拥有35名员工的中小企业,从当年的手工生产到今天的智能化流水线,如今车伟创立的济南蓝妃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渐发展壮大,更让车伟自豪的是,这几年,他带着自己开发的玫瑰产品走南闯北,成为“良品铺子”“徐福记”品牌的供应商。同时还走遍北上广深和港澳台,宣传推介平阴玫瑰。

在车伟的带动和影响下,25岁的车鑫一退伍也回到了北石硖村,“这里有自己喜欢的玫瑰花事业,离家近又能在家照顾老人,挺开心的。”车鑫说。

“一朵花”留住了年轻人,也成为年轻人平衡“面包”和“亲情”的“解忧花”。

平阴玫瑰制作的玫瑰花饼

振兴

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一朵花”激活一座城

在北石硖村村支部书记李吉伟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今年9月村子刚刚获得的“十佳网红村”奖牌。从2021年4月,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就立志要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我们仍然想要依托玫瑰,发展玫瑰,借助田园综合体和村里遗留下来的老宅打造高档民宿。”李吉伟说,自从2021年玫瑰花当选济南“第二市花”,知名度越来越高。“去年五一假期,一天就有两三万人涌进北石硖村,进村的车堵了一个小时,村里的大街小巷找不到一个停车位,这是以前不能想象的。”李吉伟说,变成了“网红村”,北石硖村已经申请了“田园北石”商标,今后将致力于发展电商,将民宿和玫瑰的相关制品统一打造。

在菏泽牡丹产业的龙头企业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牙膏、牡丹花蕊茶、牡丹配方营养粉等牡丹系列产品,琳琅满目。从牡丹根、牡丹果荚、牡丹叶,到牡丹籽、牡丹花瓣、牡丹籽壳,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种植到观赏,再到精深加工,把牡丹的价值利用到了极致。

“一朵花”滋养一群人,“一朵花”激活一座城。目前,平阴玫瑰种植面积6万余亩,入选首批“山东地标名片”,“平阴玫瑰”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达248亿元,连续两年晋级区域品牌全国百强,平阴荣获“中国玫瑰之都”称号。商河温泉花卉种植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年生产各类花卉5000多万盆,稳居全省花卉产业第二极。菏泽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牡丹品种;深加工产品多达260多个。牡丹籽油加工能力2.5万吨,“菏泽牡丹籽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山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农民福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6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关口,达到20794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高出城镇居民3.3个百分点。自2010年起,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并呈现出跨越式增长趋势。眼下,农村在加速度奔向富裕,齐鲁大地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推荐阅读:

二十大时光丨“七彩鲜花铺出咱村致富路”

花卉景观扮靓杭州城 喜迎二十大在京召开

全国各地打造精美花卉景观迎接二十大召开

福州完成“喜迎二十大 花开向未来”氛围布置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