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推深做实“林长制” 擦亮发展“绿名片”

2022年01月25日 10:24安徽省林业局

安徽省六安市以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目标,聚焦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动任务,找准资源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形成一套具有六安特色的林业改革推进和保障体系,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

健全体系,压实“管绿”责任。出台《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调整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和市县两级督察长,增设市级常务副总林长,新增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市级林长。六安市现有林长5105名,其中市级林长21名、县级林长224名、乡级林长1269名、村级林长3591名。坚持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健全“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六大林长制改革特色功能区和市级区域性林长体系,以及“总林长令”“提示单“警示函”等制度,完善林长制“正负面清单”、自然保护地“负面清单”,常态化开展林长制改革综合督察。立足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及智慧管理平台,统筹开展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推动林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置到位。

多方发力,扩大“增绿”范围。组织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增色添美、更新改造、补植抚育、融合调整、扩面增绿”专项行动,强化农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道路河流两边、单位(居民小区)周边、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零星造林,同步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创新开展“留住乡情、美丽乡村”“云端植树”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免费提供樱桃、山核桃、桃树等优质经果林苗木60余万株,有效改善树种结构,实现林业增绿增效。截至目前,已建成绿化美化示范村50余个,新创建省级森林城镇8个、省级森林村庄105个;2021年度完成人工造林4.43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退化林修复22.69万亩、森林抚育176.92万亩,营造林总面积居全省第一。

明确重点,筑牢“护绿”屏障。坚决执行松材线虫病防治“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保证山上无病死树、监管责任人保证行政执法到位、技术责任人保证病死树处理规范)制度,组织开展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松材线虫病除治“百日突击战”。2021年度安徽省六安市松材线虫病病死松树数量同比下降41.2%,实现3个疫点乡镇无疫情。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四化”(责任网格化、巡查精细化、任务标准化、监管信息化)管理和火情公开公示制度,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协同工作机制,防火码推广地域覆盖率、场景应用率、卡口启用率等三项指标率先达100%,夯实森林火情“打早、打小、打了”基础,安徽省六安市连续三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着力完善“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创新建立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联合办理、自然保护地常态化巡护巡查机制、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森林督查、打击毁林、“清风行动”、非法占用林地生态损害赔偿法律监督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立案查处各类涉林案件401起。

培育产业,提升“用绿”水平。按照“巩固传统、延伸链条、发展名优、主攻特色”思路,推动木本油料、木竹加工、林下经济等林业特色产业集群化、组织化发展,促进绿色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打造林业知名品牌、森林旅游品牌,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成立安徽省六安市木本油料产业协会,积极参加上海花博会、合肥苗交会、义乌森博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本土林企、林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市级财政林业项目库,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2.6亿元,配套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253万元,支持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项目50个,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处,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84家,新增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处。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林业总产值达658.41亿元,居安徽省第二。

创新先试,增强“活绿”质效。率先制定《六安市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与国家林草局华东院合作开展自然保护地卫片监测判读,建立安徽省首个主动自我监测工作机制。探索“树果同保”林业特色保险服务,签订安徽省首笔油茶“植株+果实”保险单,为3.5万余亩油茶基地提供风险保障1.13亿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集体林权调查登记发证,现已完成霍山县但家庙镇1200余户、2.37万余亩户界调查。持续加强森林碳汇基础数据统计研究,组织开展森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和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在舒城县万佛山国有林场探索实施林业碳汇项目。

推荐阅读:

广东清远召开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会议

云南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

安徽亳州林长制“四链”发力推动林业发展

广东龙川全面推行林长制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