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林业不断加强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四个转变”推动国土绿化
推动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克服立地条件差等因素,完成营造林36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30.69万亩,治理石漠化640平方公里。
推动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变。实施乡村绿化美化5.99万亩,建成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乡镇85个、森林村寨223个、森林人家1345户,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3.48%。
推动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96.69万亩,其中森林抚育6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09.37万亩、退化林修复22万亩、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4万亩、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1.32万亩。推动传统林向国储林转变。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15.68万亩,融资放款110.14亿元。
“四项举措”助力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林下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列为政府考核目标,由省领导带头推进。统筹财政资金1.02亿元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280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560亿元,带动302.8万农村人口月均增收1294元。
纵深发展林特产业。高标准建成竹、油茶、花椒、皂角基地292.57万亩,刺梨基地建设32万亩,核桃改培26.37万亩,菌材林改培35万亩,特色林业产业产值达201亿元。
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制定出台《森林康养小镇标准》《森林康养人家标准》,启动建行善融商务平台贵州森林康养专区,举办“森林康养·中国之道”论坛。全省森林康养基地达78家,年接待人数达932.92万人次,综合总收入达177.73亿元,提供8747个就业岗位。
加强林业品牌建设。贵州建立了特色林业产品体验中心和信息发布平台,入驻企业150余家、展示林产品近600种,参加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获金奖7个,“蓝莓蜂蜜”、“凤玖玖”油茶生态鸡、大方天麻、织金竹荪、桐梓方竹笋、安顺金刺梨等特色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大行动”确保资源保护
森林保护专项行动。贵州持续开展森林督查、保护森林资源“六个严禁”专项行动,涉林案件数同比减少61.05%。开展“清风行动”,查办野生动物案件103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15人。
环保督察整改行动。扎实做好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林问题整改,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历年“绿盾”专项行动涉及自然保护地的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督促整改、及时销号。
保护地优化行动。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解决213个矿业权重叠历史遗留问题和6.23万个矛盾地块调整,制定了《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完成了梵净山创建国家公园进行初步论证,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林业灾害攻坚行动。颁布了《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编制了《贵州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5年攻坚行动总体方案(2021-2025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191‰。全省落实防火行政编制136个,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0.0045‰。
“四项改革”助力林业治理
全面实施林长制改革。贵州出台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任双总林长,20名省领导担任省级林长,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共50170人,2021年各级林长共巡林27万余人次。
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出台《关于支持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的办法》,运用金融理念和运作模式,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
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林业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98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纳入“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均可通过网上申请和邮寄等方式办理。持续推进公益林管理改革。印发了《贵州省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2021-2025年)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贵州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拟赎买省级以上保护区内人工商品林8.2万亩,全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理论上最高可达204亿元。(记者赵恒)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