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创新机制防控松材线虫病

2022年09月06日 09:36中国绿色时报蒋红星

近年来,湖南省面对来势凶猛的松材线虫病疫情,多措并举,科学施策,以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有效地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的蔓延。

湖南松树资源丰富,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林总面积240多万公顷,面积和蓄积均占全省森林的1/3以上。松材线虫病20世纪80年代初期入侵我国后不断蔓延。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有75个县级行政区476个乡镇级行政区7.4万公顷松林发生疫情,致死松树60余万株,疫区覆盖张家界、岳麓山、南岳等风景名胜区,也对韶山、南山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及全省松林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疫情,湖南创新防控机制和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创新管理机制,压实防控责任。湖南省委、省政府把防治松材线虫病提到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三高四新”战略的高度,明确“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省政府成立了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与市(州)政府签订了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书,将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及林长制工作考核内容。省林业局把松材线虫病防治列入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防控工作规划和行动方案,挂图作战,以目标倒逼进度和效率,由局领导 “分片包干”负责督导,对疫区实行“一县一策”和进度 “一月一调度”,建立起检查评估机制,用项目安排激励,用约谈促整改。全省还制订了枯死松木监测、鉴定、采伐、监管、处置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从而构建起从组织到技术的闭环管理体系。

创新生态治理,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为准确掌握疫情,全省出动2700余人对辖区所有松林开展专项普查,采取线路踏查与无人机多光谱智能识别相结合的方法,不放过任何角落、任何一株松树,普查结果输入松材线虫病精细化管理平台。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明确“重点拔除、逐步压缩、全面控制”的防治策略,对张家界、韶山等重点地区严加防护,疫点除治则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对韶山等非疫区,强化植物检疫,重在媒介昆虫防治,严防死守将疫病“拒之门外”。对张家界等疫区疫点,防控着眼点不是病死松树清理,而是疫木清零、注药保护和林相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森林抚育、森林质量提升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等生态工程项目,培育健康森林。如宁远县中和镇白云山林场将感病的63公顷松林纳入欧洲投资湖南森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新造林计划,在伐除感病松树迹地上,改种榉木、乌桕、枫香、楠木等景观树10万株,很快,梯田幼林顺山而长,红黄蓝色错落有致,林间道路曲径通幽,成了当地亮丽的风景。如此生态治理的松林,全省现有639处,面积3000余公顷。

创新防治方式,确保防控效果。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初期,各地发现感病松树后,推行“查、砍、清、烧(碎)、包、捆、埋、标”处置方式,不仅清除疫木成本较高,而且时有山火发生。通过摸索和创新,各地采取社会化、集约化、精细化相结合的新模式,还开展了第三方监理、“林农负责制”防治和湘鄂疫区联防联治试点,除治任务实现了专业化、社会化,防治成本大幅降低。全省成功运用焚烧与无害化利用结合的方式对病死松树实行“动态清零”,已建立粉碎(削片、旋切)等无害化利用厂64个,采取无害化利用的疫木达32万株,占总清理量的26.7%。全省集中采购智能虫情测报灯、疫木粉碎机等物联网终端设备,将2万余个感病小班和除治的疫木数据录入自主研发的“松线管家云平台”,实行除治可视化实时监管。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及逆转技术等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

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全社会参与防治的合力。全省各地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农民主动投身疫病防控。林业部门每年开展“护松”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对木材加工企业和涉及松树经营的单位逐个排查,对除治区附近林农收存的感病松柴就地销毁。省林业局联合省质监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加工、运输和利用疫木的打击力度。同时,建立起多部门协作交流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如财政部门加大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力度,省里不仅保障专项经费逐年增加,还调剂安排了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和抚育资金,全省每年投入松材线虫病防治资金超过3亿元。

机制创新犹如源头活水,湖南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形成了高效运作的新局面。在上一个冬春季,尽管遭遇新冠疫情和频繁雨雪天气等不利条件,全省仍然筹集资金2.48亿元,出动1291支专业除治队,完成了所有感病松林的除治任务,清理疫木120万株,打孔注药保护古松大树24万株。与上年同期相比,成功解除了益阳市赫山区松材线虫害疫情,实现了3个县级疫区、10个乡镇疫点、423个小班无疫情,无新增疫区,2/3疫区发生面积减少,近一半的疫区病死松树数量下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