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不与粮争地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能保障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优化现有食用油消费结构、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又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油茶适生于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福建、浙江、贵州等15个省(区、市)。
40余年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三代科技工作者不间断地开展油茶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和科技咨询等工作。目前,亚林中心共保存油茶种质资源855份,是国内油茶种质资源保存最齐全的基地。与亚林所合作,选育出了23个油茶良种,其中9个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0个通过江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个通过江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中2个于2023年10月通过审定),良种的使用率在江西已超过90%,在全国油茶适生区超过65%。
作为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繁育与栽培实验室,亚林中心突破了苗木高效繁育技术、大容器苗木繁育技术,获得了“稻壳碳化炉”“网袋基质杯裁切板”2项专利,制定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标准》,共指导地方发展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近3000亩,繁育良种苗木2亿株以上。制定了《油茶丰产林栽培管理技术标准》,营建试验示范林3万余亩。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00余期,培养技术骨干(土专家)5000余人。
亟待破解的难题
目前,全国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几大突出问题。
首先,“人种天养”普遍存在,林农、林企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具有前期投资大、见效慢、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油茶种植后7—8年进入丰产期,投产前每亩投入成本6000—7000元,许多地方的油茶产业投资业主由于没有足够的后续资金投入,造成新造油茶林荒废,致使种植户积极性不高。
品种配置不合理,良种林没有实现高产稳产。很多林农、林企并不清楚自己栽种的品种,致使油茶苗品种出圃配置不合理;有些育苗户受利益驱使,对易繁育的品种进行大量生产,品种相对单一,导致部分新造良种油茶林低产低效,没有实现高产稳产。
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缺乏和落实不到位,重造轻管现象严重,致使林地产量低。进入盛果期种植户不舍得间伐,后期管理粗放,油茶生长期营养短缺或失衡。缺乏针对不同树形的修剪技术,导致树体通风透光及抗性差、坐果率低,因此油茶果产量低。
作业方式落后,导致油茶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目前油茶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低,也不符合未来我国劳动力大幅下降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机械装备提升亟待解决。
仓储、销售不规范,导致区域品牌建设缓慢。市场中茶油品牌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高质不高价、高价不高质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由于国家尚未制定茶油等级鉴定标准,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在市场上售卖伪茶油,或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油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如何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林农林企信心。强化油茶产业研究人员和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指导帮助林农落实好油茶精细管理措施,提高种植油茶的经济效益。改变传统新造林一次性补贴的方式,可改为新造林和分年度幼林抚育补贴细项,以期缓解“重造轻管”的普遍现象。把油茶籽和茶油纳入国家储备粮油范畴,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给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二要科学优化品种配置,助推产业提质增量。育苗户必须定期接受种苗管理部门组织良种选育单位开展的培训和监督,充分掌握所繁育的油茶良种苗木特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整合全国油茶技术推广力量,建立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标准化油茶科技服务团队,通过现场培训、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助推油茶产业提质增量。
三要创新栽培管理技术,完善油茶科技服务体系。分地区细化高效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技术。建立专家库和高产示范基地,引导经营者科学经营。构建油茶产业发展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的形式,规避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大的投资风险。
四要加快机械研发应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重大科技问题攻关,研创高产、宜机的战略性新品种,构建轻简、适机、精准的栽培模式,加快研发适合南方复杂山地作业的轻便装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油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五要加速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高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制定便捷准确的油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和标准,形成从基地—采收—粗加工—终端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溯源标准体系,健全茶油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溯源机制,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大众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加油茶产品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