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扬州园林的遮隔艺术

2015年11月30日 10:39扬州晚报李金宇

何园的长廊遮隔

个园抱山楼

中国园林网11月30日消息:中国古典园林是地不求广,园不求大,但艺术追求却是“意贵乎远,境贵乎深”,讲究小中见大、含蓄深蕴。要达到此中境界,重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得把景千方百计遮掩起来、隔起来,方可达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作为以园林胜的扬州,扬州园林也充分运用了遮隔艺术,并且是各有特色。

A、瘦西湖的遮隔以杨柳为特色

扬州最大的园林——瘦西湖的遮隔是以杨柳为主的,其“长堤春柳”一景,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学者。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就曾写道:“在瘦西湖的春日,我最爱‘长堤春柳’一带,在夏雨笼晴的时分,我又喜看‘四桥烟雨’。”春夏时节,河堤两岸,确是柳的世界。万千枝条迎风飘曳,如烟、如雾,仿佛碧波漾涌,映带层叠。这远远近近的厅堂、亭观、塔桥便在这依依柳色里显得若隐若现、若明若暗。此时重重的柳叶便宛如织起的一道道竹帘翠幕,起到了虚实、显隐、浓淡、静动的审美效果。这么一隔,没有生命的建筑也一下子变得生动、鲜活、有了情态,产生了隔帘看月、帘掩佳人的韵味。这一隔,还平添了欧阳修所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诗化意境。正因为有了杨柳的遮掩,才使这“瘦”的西湖“景越隔越大”,才会令八方游人驻足回味、流连忘返。

B、个园的遮隔以山石为特色

个园的遮隔是以山石为特色的。山石分隔的妙处是可以使分隔之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就使个园的四季假山之间产生了连绵、延伸、渗透的艺术效果,使分峰用石之景既独立又融为一个整体。其次是山石遮隔可使“园林与建筑之间,隔则深,畅则浅”。个园的抱山楼相对于该园有限的空间而言体量是稍嫌硕大的,但正因为有了东、西、南三面假山的遮掩与阻隔,才使游人在视觉上不感其臃肿,反觉得与四周环境和谐统一,不落俗套。至于秋山上的住秋阁和拂云亭,更是深得其中三昧。住秋阁藏于山间,仅一角显露于外;拂云亭在秋山之巅,从山下仰视,只见反宇飞檐的攒尖顶,隐隐三四个细劲的立柱。阁与亭,皆因为山石的遮挡,显得幽邃、含蓄,其境也有了深远而不可穷尽之意。

[分页]

 个园秋山

瘦西湖的长堤春柳

C、何园的遮隔以廊为特色

如果说杨柳是自然遮隔,山石是介于人工与自然之间,那么何园的廊道遮隔则纯粹是人工的了。何园无处不在的廊道把整个园子分隔为东园、西园和住宅区,单面廊、复廊、双层廊更把遮隔之术演绎得淋漓尽致。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说:“它(廊)的形象美好,可以出现于花间竹旁,山麓水边……几乎是无处不可构筑;它的结构功能,是分割或围合园林空间,造成园林景观,沟通楼台亭榭,组织游览路线,引导观赏园景……其作用远远胜过其他个体建筑类型。”

从空间美学看,廊墙主隔,当然,如果只是为隔而隔,不免会阻滞、呆板,乏景可观。倘要互见各处景色,则全赖那廊墙间绵延排列的漏窗和空窗,尚虚的窗,既可使游者在曲折的行走中步移景异,于时断时续的借景里形成对园林的整体印象;又可借墙的封闭与窗的开放,借用墙的“隔”与窗的“透”,使廊起到对景物“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图画效果。

至于何园的复道楼廊,因其高低错落多方位的观赏视角,廊壁与窗的完美结合,更使园内各空间之间产生了流动、空灵的美感。可以说,何园的廊,使游人尽情领略了虚实相生的透风漏月之趣,领略了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中国古典园林意蕴。

推荐阅读:

浓缩古典园林之美 感受传统文化之魅

太湖畔将建现代版苏州古典园林

整合资源 擦亮古典园林经典品牌

“常在江南大宅”项目力求成为台湾古典园林建筑典范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