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旧时王谢堂前"花""开"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02月02日 09:27农民日报江娜
    中国园林网2月2日消息:鲁迅先生说:“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段精辟名言的哲学基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确,在我国古代,品茶赏花、吟诗作画都是富闲阶层、文人墨客的雅好,与平民百姓没有关系。

    近代茶产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真理,国家稳定、物质发达则茶产业发达,反之则衰败。建国以前连年战乱,刚刚起步的茶产业陷入低潮,1949年我国茶叶产量仅为4.1万吨。从1950年茶叶生产进入恢复发展时期,到1983年,茶叶种植面积110.53万公顷,增长了552%;产量40.05万吨,增长了544%。1984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物质文明极大发展,茶叶生产步入高效发展时期。2005年我国茶园面积135.21万公顷,产量达到93.48万吨。花卉产业也是一样,20年来花卉生产面积平均年增长率25%,销售额平均年增长率38.8%。2005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81万公顷,销售额为503.3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繁荣,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茶叶、花卉,这些昔日阳春白雪的事物,已经“开”入寻常人家,成为普通老百姓赏心悦目的生活点缀。 

    而且茶叶、花卉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它们更是作为欣欣向荣的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我国花卉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增加了11.4倍,到2005年,我国有花卉企业7万多家,与2001年相比,花卉生产人员增加了约200万人,从业人员年平均增加54%。茶叶因其产业链长,经济关联度高,就业能力强,也成为现代农业中的明星产业。以浙江为例,2005年浙江主要农产品平均亩产值统计中,茶叶以2437元每亩位列农产品之首,当年浙江茶叶产业产值49亿元;8000多个茶厂,年销售额43亿元;出口茶叶16.2万吨,创汇2.58亿美元;至少解决了300万以上人员的劳动就业,带动了10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而福建省安溪县。1985年人均纯收入279元,是福建省最大的贫困县。通过发展茶产业,2005年,全县108万人口有80万人涉茶,农民人均纯收入5156元,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茶叶、花卉不但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而且成为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在日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举办的“茶文化和插花艺术专题报告会”上,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指出,茶叶和花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园艺产品,是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品茶赏花这些昔日贵族的享受已经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且,茶叶和花卉作为朝阳产业,正在为拓展多功能农业,发展现代种植业,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