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PPP模式推进智能路灯建设 330余条街道陆续亮灯

2016年03月16日 12:57成都日报赵荣昌

中国园林网3月16日消息:这几日,崇州市上下学经过崇庆南路的小张同学发现,原来光秃秃的崇庆南路及学校周边道路两旁新立起了整齐的路灯。凤尾状的灯托、玉兰花蕾的灯泡、高大的灯杆成了一道亮丽的新风景,经过了解,小张才晓得这是新安装的“智能路灯”。

在崇州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路灯是“智慧城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记者近日从崇州市城管局获悉,去年底开始,崇州市用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智慧路灯建设,在城区开展智能路灯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包括190余条背街小巷在内的330余条街道将陆续亮起智能路灯,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

远程可控 耗能降低65%左右

记者了解到,这些智能路灯可单灯控制、自动调整时间亮度、根据天气状况自动调整亮灯时间、根据人流车流情况调整照度,能耗降低65%左右。“以前,城区道路照明未实施智能改造,仅采用LED、陶瓷金卤灯等节能灯具约3400盏,占比约23%,传统钠灯等高能耗光源占比76%左右,部分道路的路灯耗能大但照度低且安全问题突出。”崇州市城管局局长马绍宏告诉记者,改造之前的路灯不仅照度低,能耗高,管理也处于半人工半自动状态。为了节能,工作人员有时会采取夜间隔灯亮或直接关灯的方式。这与城市照明设施智能、节能的目标差距大,更无法和崇州建设智慧城市同步。

而通过改造安装智能路灯后,在同样的照明环境下,每盏路灯更换成LED节能光源能耗可降低40%(即一次节能);通过网络远程监控、智能管理每一盏路灯,实现亮灯时间、输出功率及时调整和远程控制,如同一盏灯可在22点前、深夜12点、凌晨等不同时段设置100%、70%、50%等不同功率,再次降低能耗(即二次节能)。通过两次节能,能耗可降低65%,真正达到城市路灯照明节能化、智能化管控。

PPP模式建设 全部采用民间资金

如此高端的设备成本投入定不会低,如何破解政府财政紧张的难题?采用民间资金的PPP模式建设成为了不二选择。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2013年底,崇州市就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蜀州路、永康路、辰居路3条街道采用换节能光源的方式开展节能改造试点。通过试点发现,崇州市老城区大部分路灯设施均在2000年左右建成,现有设施老化、陈旧,不足以支撑直接进行节能、智能改造。经过探索,去年底,崇州全市城区道路智慧照明升级改造工程确定采取PPP模式实施。记者了解到,崇州市“智能路灯”整个项目前期和建设所有投入均由投资企业负责。建好后,由企业负责统一管理和维护。崇州市用路灯升级后每年节约的电费用于支付项目建设总投资回购费以及运营费等费用。

推荐阅读:

武汉:陈家湾广场段路灯照明亮起来了

胶州开通首条太阳能路灯道路高效实现节能效果

160余对“中国结”扮靓博山路灯形成特色景观带

端州城西江滨东横巷照明不足城管照明中心及时增装路灯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