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7日消息:清清乌溪江鸳鸯戏水,翠绿樟塘岗水天相连。10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衢江区湖南镇破石村圩坝自然村樟树底段,漫步在乌溪江畔这条约6公里长的水岸风光带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画卷。
“我每天都要来呼吸清新空气,享受观鸟赏花乐趣。”正在风光带上散步的“樟树底农家乐”业主余建青说,他原来规模养猪,2014年在“五水共治”中转型开办农家乐。凭借一棵920年树龄的大樟树,依托乌溪江上常有的水雾美景,以及出没水上的中华秋沙鸭、鸳鸯、小天鹅等珍贵禽鸟,配合渔民撒网表演,他的农家乐去年成为《国家摄影》和衢州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一年营业额有30余万元,“今年4月以来,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局在此建设十里风光带,岸边新植了银杏、无患子等多种大树,眼下正是秋季,水岸边又添了‘黄金带’,生意就更好了。”
为保护乌溪江饮用水源,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局精心包装了“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联合报批。这是浙江省首个此类立项项目,争取到项目资金1724万元。建设乌溪江湖南镇临湖段十里水岸风光带,是该项目的子项目之一。十里水岸风光带主要在破石村辖区范围,北起与黄坛口乡交界的石壁后自然村,南至湖南镇大坝下方的迪青自然村。该局将乌溪江湖南镇临湖段生态修复,与破石村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相结合,专门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做规划设计方案,以生态修复、环境改造为主,兼顾观赏性、生态性和经济价值。今年4月底,湖南镇临湖段十里水岸风光带开工建设,至今,生态修复种植部分工程基本完成,共栽种香枫、柿树、乌桕、石榴等11种乡土树种大树2000多棵,修复滨水水岸和生态栖息地约6公里。
该局办公室主任尹国强介绍,以前这一带基本种橘子和板栗等需要施肥的树种,化肥渗入水土造成污染。今年在村民房前屋后种下无需施肥的乡土树种,以此替代原先的橘树和板栗树,在改善沿岸景观的同时,减少了乌溪江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临近中午,记者在圩坝自然村遇见该局局长宋志毅。他介绍,为保护乌溪江饮用水源,该局组建了由30人参加的4支巡护队伍,巡护256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当天上午,他与夏志根、龚诗龙等人,从破石村东仓口自然村出发,一路步行巡护到这里。
推荐阅读: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