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56株“庭院枣树”长成富民大产业

2021年09月23日 09:51山东广播乡村频道

沾化冬枣从最初的56株“庭院枣树”到现在的“冬枣园林”,历经30多年发展,在拉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沾化经济发展中贡献了铭记史册的功绩。2018年、2019年、2020年“沾化冬枣”连续三年品牌跻身全国地标产品100强,连续10年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9年超过8000元,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冬枣主产区。

56株冬枣树点燃产业燎原之火热

沾化冬枣真正被发现并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就不得不提一个地方——沾化下洼,以及被称为“沾化冬枣之父”的于洪长。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辖62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0.3万亩,其中仅沾化冬枣种植园就占了9.8万亩。在这里可以说人人种冬枣,家家都和冬枣产业息息相关。

提起与冬枣结缘,于洪长说那是个很偶然的机会,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在年轻的时候,于洪长就通过学习食用菌养殖技术,带领村民们致富。1984年,在村民家里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时,他偶然发现村民于金义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枣树,虽在深秋,却硕果累累,果实吃起来甘甜清脆。“我当时意识到,这应该就是我们这纯正的冬枣。”于是,于洪长将冬枣枝嫁接到自家庭院的5棵小枣树上,“当时我们村,村前屋后都有种的枣树,但是品种比较杂乱,像这种冬枣还真是不多见。”

第二年清明节过后,于洪长惊喜地发现,院子里嫁接的冬枣树有3棵吐出了新芽,“这证明冬枣是可以繁育的。”于洪长从此悉心呵护着这3棵冬枣树。每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喷一次药,他都作详细记录,有时竟打着手电筒在树旁蹲守一夜观察枣树生长情况。“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好的冬枣,如果能大面积种植,应该能有很好的市场。”

1993年春,沾化大面积推广冬枣,开始实行产业化发展。1994年,建起了沾化县冬枣研究所,于洪长担任冬枣研究所所长,并办起年产80万脱毒冬枣成苗的高科技冬枣苗木繁育场。“吃的苦多,育的果才甜。”于洪长感慨当初创业的艰辛。

从1984年发现沾化冬枣这一独特资源,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沾化冬枣作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往下传,把沾化冬枣发展成了群众的“命根子”、“钱袋子”,产业产值已连续10年突破30亿元、带动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9年超过8000元。2020年,沾化冬枣总产量5.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产业产值37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过万元。在“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中,“沾化冬枣”品牌价值为56.11亿元,位列第57位,枣类第一。

推荐阅读:

乌海“市树”“市花”确定为沙枣树和丁香

浙江为何违背自然规律 种植加拿利海枣树种

成都:枣子巷里一定就要有枣树吗?

台州:将灌木“变性”为藤本 一株枣树产量提高二三倍

(来源:山东广播乡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