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造山业现人才断档危机 综合素质水平低

2010年06月03日 12:59中国花卉报郭泽莉

中国园林网6月3日消息:叠石造山是园林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随着近几年各地园林建设大规模推进,叠石造山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等项目中被大量应用。但是,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也时常看到与整个景致并不协调的山石景观,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而在与一些园林行业人士的交流中,很多人也为叠石造山行业已经显露出来的人才断档苗头而担忧。

综合素质水平低 造景效果难如愿

北京南山石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中,是“山石韩”第四代传人,享有“中国园林叠山大师”的称号。在韩建中看来,叠石造山要想实现意境美,除了要有好的设计,还需要能工巧匠将设计理念落到实处,另外就是有充足的时间去精雕细刻。“意境美是园林造景的最高境界,是设计和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结构、重心、机械、吊装以及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需要创作者长年累月的实践和积淀才可以实现。”

基于家族传承以及几十年的从业经历,韩建中认为,叠石造山行业面临的人才断档,更主要地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出现断层。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引起更多关注。“但是,比起其他行业,园林文化的传承并不乐观,这一点也与行业特质以及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等密切相关。事实上,园林并非是很多人认为的种花种草种树,而是文化和技术融合,叠石造山尤其如此。”

设计师和山石工匠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叠石造山是否能够实现“意境美”。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经理端木歧指出,很多景观设计师缺乏叠石造山的理论知识和施工技巧,设计中只将假山造型画个大概,没有任何细部描述。方案通过后,后续“深化”工作全都交由山石工匠完成。因此,山石工匠的二次创作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假山景观的最终效果。

韩建中表示,功能为体,文化为魂。假山在建造完成后,很多时候需要进行二度文化创作,完成石刻,植入文化内容,以激活假山文化。而增加文化附加值则更是对建设人员文化艺术功底的考量。让人颇感忧虑的是,绝大多数山石工匠的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加之不具备叠石造山的传统技艺,最终造景效果自然无法保障。

专业理论著作少 创作价值被忽视

对于叠石造山行业显现人才危机的原因,端木歧指出,首先,国内缺乏全面系统的叠石造山专业著作,设计师和工匠难有渠道获得相关理论和技艺。除了《园冶》中对各种叠石造山的技法有所描述,《画论》对假山石园建造进行了一些介绍,很少见到内容详实全面的专业书籍。“日本在假山造景方面非常重视理论研究和积累,每块石头的摆放都有规矩可循,位置、朝向、拼接方式都有说法,设计师和山石工匠严格依照规则操作。因此,日本的叠石造山技艺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叠石造山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由于过去该领域多以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或家族世代相传进行传承,具有一定局限性。“尽管近些年各地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但也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大规模应用叠石造山,市场需求有限,所以业内对于提升假山造景水平的要求也不是非常迫切。”端木歧说。

除了上述原因,端木歧、韩建中一致认为,市场对于叠石造山艺术创作价值的漠视,也是导致低档假山作品频出、高水平山石工匠匮乏乃至该行业无法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市场上多以吨或立方为单位作为假山计价单位,于是一些人就想方设法在工程中多用石头,根本不是从艺术的角度去考量。而且,现在很多采石场都表示能够完成假山工程,但所谓的施工就是将石材搬运到目的地,进行简单堆叠,根本不具备艺术性。”端木歧说。

理论技能需充实 厚积薄发是正道

那么设计师和山石工匠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能力驾驭一块块山石?首先,明确中国传统造园中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建造假山,将假山造景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第二,了解石头,包括其石质、纹理、性质,石头在自然界中的状态,这些是叠石造山创作构思的基础;第三,掌握传统园林叠山手法;第四,明确山石的用法和功能。端木歧指出,设计中要明确建造假山是单纯造景,还是与功能结合,根据项目的文化特色、景观特点构思山石。

针对弥补人才欠缺,推进叠石造山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专家们呼吁住建部等政府部门应组织业内专家编著叠石造山的理论著作,开办叠山技术培训班,开设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通过实践掌握技巧,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艺水平,为后人研究、传承叠石造山奠定基础。此外,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应加大叠石造山的课程教育,为行业培养新生力量。

推荐阅读:

黑龙江:香坊区告别无树街 三条“无树街”披新绿

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2010年6月3日鲜切花报价

哈尔滨:部分社区花坛缺乏管护 “返荒”现象严重

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实验苗圃河北平泉开工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