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新:以培养花境领域中的工匠级人才为己任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何光群   日期:2018/3/19 14:27:08

花境是2017年很热门的一个话题,虽然很久以前就兴起,但从没有像2017年一样受到这么多的关注。这个领域的崛起,是园林行业向品质化的方向加深了,是园林景观化的时代需求兴起了,而推动这个话题不断深入、不断给人们展示花境新发现的,深圳芦苇植物造景设计研究中心是特别活跃的一个。2017年,他们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研讨、考察活动,深受业界的欢迎。

2018年,“芦苇”新的征程即将开始。为了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花境,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的学习到花境的相关知识,在大家探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中国园林网记者对深圳“芦苇”创始人潘华新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采访。这个以培养植物造景与花卉应用领域中的工匠级人才为己任的人,他是如何看待和理解花境的?他所从事过的经历,是否也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他对于梦想追求是如何坚持不懈的?他的所有努力,值得我们业界共同学习。

“芦苇”平台创始人潘华新

中国园林网:对于2017年举办的系列活动,自己的感悟和评价怎样?

潘华新:感悟方面,觉得不论是专业人士、设计师、园艺师还是花卉爱好者,他们都很喜欢花境,都很想来学习,这课程受欢迎程度特别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来参加的,因为它比较专业,没有一定基础的人,来参加三四天的学习课程见不到太多效果。如果只是来看看热闹,回去了一点知识都没学到,这对于我们来说,培训的责任没有达到,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所以参加花境实训营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植物认知基础,或者具备最基本的植物理论知识架构,然后通过学习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或者说你们来就是设计师,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掌握基本流程以后回去恶补植物知识,这是两种对象参与课程不同的前提。目前,毕业生和爱好者还没有招进实训营,就是担心效果甚微,为了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对接和照顾到广大业余爱好者,我们目前正在构思针对起点更低学习者的课程。

首届华南花境研讨会顺德站部分嘉宾合影

对于2017年举办这一系列活动的评价,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团队的心理期望。在以后的相关活动中,我们准备将她细分和完善,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提升我们的课程,目前这个版本,其实已经是2.0版本了,算是比较系统的课程,但我们还在不断的优化,让课程更加完美。以后可能按照对象,细分成基础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业余爱好者课程等。

中国园林网:组织大家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出于什么样的初衷?

潘华新:芦苇植物造景设计研究中心,2013年成立。“芦苇”这个团队从成立之初,业务的核心定位就是服务于园林植物造景和生态发展领域,具体范围包括设计、施工、咨询、培训等。最早办的活动有芦苇全国植物造景师研修班和一些公益讲座,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些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关注度,对我们这个品牌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我想是我们做对了一些事情。

花境实训营第二季武汉站学员们在分小组讨论和设计花境

2013年下半年开始,芦苇全国植物造景师研修班,附带着公益讲座,从深圳开始到广州、北京、上海、成都、重庆、青岛、杭州,一共办了20多期培训和50多场讲座,另外还开设了两期地产体验区的研修班,可以说,芦苇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园林植物造景和花卉应用来开展的,一路走来,顺理成章的发现,花境这个美好的东西,是园林中不可忽视,偏偏却是我们后知后觉的。

在这之前,我们也看到了两家机构在举办花境考察,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们觉得他们没有做到位,因为要学习掌握花境营造,光看和听不够,一定至少要亲手做一遍才行,这个环节跟插花是很相似的。

花境设计师跟传统的设计师也不一样,传统的设计师基本是在办公室把图画好,之后交给甲方,他所作的事情基本就完成了,后期最多去现场配合一下,看看施工单位有没有达到设计的意图,这是传统项目的设计流程。

课堂手绘作品

但是,作为花境设计师,要求首先要对品种特别的熟悉,其次要有设计师的审美,再有要对施工的工艺非常熟悉,最后还要懂养护。所以花境营造必须从一开始,设计师就要介入,设计,施工,养护,全程跟踪,如果某一个环节脱节,跟当初设计意图和效果很可能会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最后的结论是,花境这个课程,一定需要理论结合实践,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这一路走来,我们每期都在寻找课程存在的优缺点不断完善总结,再加上授课老师门对课程质量的追求和把控,连续几期下来,广受认可。

中国园林网:自己跟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情感”历程?

潘华新:为什么会做这个领域的培训呢?这个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非名校出身,所学的风景园林知识和技能都不够扎实,行业起点非常低,也没找到适合的师傅指导,自己一个人在工作中摸索前进,曾经一度因为不得其法而苦恼至极。

花镜实训营第五季成都站

毕业以来,我最开始先是在一家成立不久的施工单位做绿化施工员,然后到深圳做植物设计师,从小公司跳到设计院,再到著名大型景观公司。经历过不同项目和现场,还做烂过不少项目,反正是,一步步的艰难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植物设计师门槛很低,懂点植物品种的只要有心,基本上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但是要做好项目,却不容易,因为几乎大部分植物设计师都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可以模仿,都是在靠自己能力,和悟性,找资源让自己成长,当时也没有一个成熟的课程可以教会你一些技能。

所以当我成为植物设计师的时候,我去到了一家名气很大的设计公司做植物主创,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陷入了苦思,因为做设计其实是很苦逼的,比如甲方有很多的要求,公司内部的总监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让人反复改图。在参照同样的一些人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自己心里也开始反思这样做的前途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最后还是综合平衡了各方面因素的考量,在2013年的时候决定出来自己尝试,注册了芦苇植物造景设计研究中心,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一系列业务。

在培训这块是自己的一个情怀,但在初创期,设计和培训都一起做,还做了一些工程,但是由于业务和精力很分散,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没有做好,走的比较艰难。后来干脆把项目砍掉,变成了专注于做培训。

“花境”培训课堂

碰巧也是因为互联网的形势,对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市场上对植物设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自己本身又是专门从事这方面事情的,所以专门去挖掘了相关课程,通过梳理整合,再联系相关的专家来给大家授课,活动刚推出来就深受大家的好评。所以那个时候,可以说,是这个课程带着我们一起走的,品牌也是这样传播开的。

对于自己,坚持走下来,除了培训活动做的比较顺利之外,还有我们的园林绿化,这是一个永远有前景的行业,这么多年来也证实了这个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园林绿化从原来简单的植物造景上升到越来越高级的层次,做得越来越精致,人们的眼光也自然而然的延伸到了花境景观。

中国园林网:从发起这个活动以来,遇到最大的困难或者困惑是什么?

潘华新:课程的开发是最困难的,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才的投入。能将课程讲的很系统的专家、老师很难找,这个行业会做的人有很多,会说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会说又会做的人很少,这是我们最难的地方。

花境实训营第七季顺德站余兴卫老师在做设计指导

并且,老师做一个讲座,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简单,但是要做一个系列的培训课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还有大部分专家,他们都有自己的主业,忙的不得了,一遇到项目就得停下。

所以接来我们需要做的,可能只能找有工作经验的人跟专家们一起配合,然后给专家的课件进行梳理,这才能成为我们培训的核心竞争力。之后,我们还要针对各种细分领域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

此外,我们也在寻求资金的支持,因为搞活动,做培训需要平台化发展才能产生更大价值,我们活动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客户非常精准,可以通过活动和课程,将下游的品种和材料精准推送给我们的学员或者与会者。只是找了几家下游材料商探讨此事,目前没得到确切的回应。他们宁愿自己花钱去做广告和办活动。这是令我们困惑的。

中国园林网:关于人才方面,很多园林企业苦恼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却总忧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这种反差你认为有什么原因?

潘华新:企业为什么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每年毕业生都有很多,企业招人主要针对岗位,要求拥有高技能的人,人才的多寡本来就是按级别成金字塔结构分布的,技能越高,人才就越少,特别是一些新兴起来的领域,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人才和岗位对接就更难了;还有就是我们当前的高校,也没有充当好一个将学生培养出能够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角色,中国教育都是重文凭轻技能,不同教育的目的和作用都不是很清晰,基本上一根筋的考文凭。导致毕业以后一无所长。

花境实训营第一季顺德站某小组学员们在亲手打造自己的作品

花境实训营第五季成都站,某小组在惠美花境基地放线准备施工

对于我来说,在园林行业里,应该有这两种人才,有专门做学术研究的,因为他们要分析行业的形势,更新发展的理念,总结和研究最新技术,带领我们前进。还有一批人,他们要通过参加具体的实践,将技能运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去,能做出我们能看得到的作品,这批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这个时代缺少“工匠”。

“芦苇”在当前专注于这种技能性的课程,以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弥补当前“校育”的不足,充当学校和企业之间对接的桥梁,包括之后我们还会建立一个人才库,进行企业和毕业生、社会人才之间的对接。然后我们还可能会延伸出花卉项目咨询的业务,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当调节自己的服务能力。

中国园林网:通过举办这么多次的活动,对于花境的发展有什么新的认识?

潘华新:当初我们本以为培养花境设计师只是企业需要,但后来课程推开后才发现,其实爱好者的这个群体比专业的设计师要大得多,她们的兴趣特别大,而且学得特别开心,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属于中产阶级,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很舍得投入。在兴趣范围内学习,在欢乐中学习,获取知识的效果也是更好的,所以花境这个领域,很适合在中产阶层中发展。

花境材料基地考察

此外,从前的地产是不做花境的,现在地产中的花境项目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当前的地产植物景观遇到了瓶颈,传统方式也都觉得审美疲劳了。现在对花的使用越来越多,花境越来越被重视。

花境是很自然的景观,有四季更替,各种花卉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看着很舒服。这几年,不论东南西北,都有地产展示区在做花境。还有一些花海旅游项目,花境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形式,越来越被大家喜欢。此外,一些市政项目也会十分关注花境。花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了,被越来越多的不同的客户群体喜欢。

但在早期,我们在华南地区说起花境,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即使到了现在,花境在备受被关注之后,做花境的苗圃数量还是特别少,材料都供应不上,没有专门的苗圃专门提供做花境的材料,比如花境材料配送,目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出现,像江浙地区发展得更好一些,总的来说都只是刚刚起步,但是蓄势待发。

中国园林网:在接下去的活动当中,有没有考虑一些创新性的话题?

潘华新:我们一直都在寻求创新,也在不断的寻找活动现存的症结所在,还有花境未来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我们也联系了一些专家来专门探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非常欢迎创新性的东西,也希望事情会越做越好。

老师们轮流对各小组亲手打造的作品进行点评

我们都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比如我们的课程会在不同的地区举办,因为它会涉及到不同的材料和落地,所以一般都会对接当地花境公司,一般来说他们也很愿意来承办这样的活动,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活动把材料和品牌推广出去。

每次开课,来参加我们活动的都是专业人士,创新上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还有当今世界范围内比较新的理念,让大家在探讨中前进。在新学期的开课安排方面,2018年的第一期活动也确定下来了,3月中下旬将在福州举办。

中国园林网:“芦苇”团队建设和平台发展方向的规划怎样?

潘华新:团队建设是我们当下继续要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是把团队完善好了之后,我们才敢大胆的往前走,承接更多的活动,开发出更好的课程,同时我们也通过这些课程,让自己的团队磨合得更加熟练、更加默契,这样才能提升我们更好的服务质量,这是我们接下去要投入更多的。还有每个岗位的职能、整体品牌的科学架构等,我们也要梳理好,这样我们才会前进的更加顺利。

芦苇花境实训营第五季成都站某小组学员在作品前欢快合影

在平台发展方面,总体来说用“知行”两字概括,我们希望打造园林植物造景与花卉应用领域的垂直平台。让一个有志从事园林植物造景与花卉应用领域的毕业生,从一毕业到一步步的成长,从助理设计师到设计师、管理人员等,让他们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通过我们找到相应的课程来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将他们的数据录入数据库,然后帮他进行岗位和企业的人才对接,还有就是通过整合行内相关资源,服务于不断出现的植物与花卉应用项目。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美丽的事业。

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当前只有先抓住培训,先抓住其中的植物造景和花卉应用,结合生态发展,一步步前进;以开放的心态、以合作的心态、以共赢的心态,手拉手把事情做好!

推荐阅读:

“梅”开二度 五色梅棒棒糖种植笔记

掌声!献给花球最可爱拍档——小草们

花木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发展对话

建筑立体绿化关键技术与苗木配置——余露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sfds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55665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