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6日消息:茶杆竹容易种、长得快、产量高、收益大,广东怀集政府扶持茶杆竹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该县坳仔镇人均茶杆竹种植面积4.6亩,人均可收入3600多元
漫山遍野的绿色,漫山遍野的笔直的竹子,整整一条街的加工厂,这是记者在广东怀集县坳仔镇看到的情形。这里的竹子被当地人看作是“富裕”之竹,这就是被称为竹中之王的茶杆竹,怀集本地又称厘竹、钢竹。
怀集之地产异竹
茶杆竹杆形通直、竹壁厚实、枝细叶疏、节平光滑、节长适中、回弹力强、不易被虫蛀且耐腐蚀,燃烧后竹灰洁白不成炭,因此又被称为“钢竹”。它是制造各种竹家具、滑雪杆、花架、旗杆、笔杆、高级钓鱼竿、雕刻工艺美术的主要原材料。
茶杆竹属多年生禾本植物,繁殖力强,丰产林3年就可成林,一次栽植,年年有收成。它适宜于温热湿润、光照多的气候环境,长在含有机质、矿物质丰富的酸性沙壤土上,具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见效快、产量高、收益大的特点。其地下根系发达,是有利于水土保持、生态公益于一身的优良树种。怀集的坳仔镇、永固镇、闸岗镇、怀城镇大坑山等地是最适合茶杆竹生长的地方。
怀集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生长着54万亩茶杆竹,其中30万亩已成材,年产量超过7万吨。近年来,该县在抓好茶杆竹种植基地发展的同时,还注重抓好茶杆竹加工业的培育和发展,立志将茶杆竹这篇文章做好,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为此,怀集县政府制定了各种激励措施,大力鼓励农民种植茶杆竹,经常组织农技员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对厘竹加工厂采取扶持政策,促进茶杆竹基地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怀集县有茶杆竹加工厂400多家,产值达1.1亿元人民币,每年出口创汇1200多万美元,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成为我国茶杆竹最重要的生产、出口基地。
据当地的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在坳仔镇买了一根茶杆竹做钓鱼竿之后,便开始委托中国商人收购茶杆竹供应市场。怀集的厘竹开始了畅销国外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苏联用坳仔的茶杆竹制作的“古比雪夫”牌滑雪杆,曾风靡一时,是当时的许多国际比赛中的指定器材。
竹林常青村民常富
坳仔镇是怀集茶杆竹最大的产地。从公路往两边的山上望去,全是翠绿的竹林。顺着小路走进竹林,根根竹子都高约8-10米,竹杆笔直,每根竹子的上下几乎都是一样大且节与节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遇到的村民告诉记者:“厘竹可是我们的摇钱树,价钱高又不需要打理,省下的时间可以去打工、种其他的农作物。现在我们最宝贝的就是厘竹的竹笋,小时候曾吃过,味道十分鲜美,但是现在的小孩子都没有尝过。竹林常青,我们才能常富。”
当地的农民说,因为前两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出笋率,如今一担原竹(100斤)可以卖到52元,一根成年的茶杆竹可以卖到将近20元。
来到竹器加工一条街,这条长仅1.5公里的小街由130多家加工厂组成。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有待加工的厘竹。街旁的小河边也堆放着准备进行砂白的竹子(俗称洗竹子)。
记者走进“隆发”厘竹加工厂,在一间厂房里,十来个工人正在用类似火炉的机器将已经砂白、晒干的同规格竹子进行取直。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开着一台小风扇,厂房里还有4台大铁风扇呼呼地吹着,里面倒比艳阳高照的外面凉爽。
该厂的老板蔡雨金告诉记者,竹子取直后再按规格锯好,再打好包装,就可以出厂了。他共有3家这样的小作坊,有工人30多人,其产品主要销往德国、荷兰等地,有的被用于制作钓鱼竿、滑雪杆,有的运往农场做种植花卉、蔬菜、瓜果的篱笆或棚架,每年要加工这样的竹子2000吨以上,在国外每吨大约可售2500元,每年可创汇70万元左右。对政府的政策蔡雨金十分满意,政府对创汇免税,当地政府对他也很关心,有什么困难也是尽快解决,他也决心把厂子做好做大,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一位女工告诉记者,他们干活的时间是自由的,多劳多得,除开干家务和料理自家农活的时间,她上个月收入860多元。再加上家里卖茶杆竹原竹的收入,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前不久住进了新建的楼房。而且老板每年还分批带他们去大城市旅游,见世面,上次他们10个人就一起去广州玩了4天。现在的生活她感到很满意。
坳仔镇全镇共种植茶杆竹16万多亩,每年产量近4万吨。副镇长罗文迪告诉记者,2005年全镇工业产值的60%来自于茶杆竹加工,达到2.2亿元人民币。全镇有6万人,人均拥有茶杆竹种植面积4.6亩,人均可收入3600多元。
该镇的仙溪村全村1.4万亩土地有80%种上了茶杆竹,年产值1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九成的农户建起了钢筋水泥楼,购买了彩电、音响,摩托车达200多辆,成为远近闻名的“竹林深处富裕村”。
为擦亮茶杆竹这一传统特产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茶杆竹经济,怀集于去年向国家林业部申报“中国茶杆竹之乡”。该县林业局负责人说,怀集有望今年捧回这一牌匾。要闻国际地方农企农业科技评论理论典型人物实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