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年内“空中花园”遍布岛城

2008年10月29日 09:03青岛早报

    中国园林网10月29日消息:5年内“空中花园”遍布岛城

    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交提案:完善城区地上垂直空间绿化布局争取五年内形成规模

    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提出城市居民人均拥有60平方米绿地,才能获得最佳居住环境。但在青岛,人均绿地占有率是13平方米。而且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楼房密度的加大,留给“绿色”的空间越来越少。

    昨天,一个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召开的立体绿化座谈

    会为这对矛盾“破题”。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案》的提案,其中提出了向空中要绿化空间的建议。屋顶、墙体、山体、高架桥、围墙、阳台、立体花坛都被考虑为绿色植物将占有的空间。

    电视塔上诞生金点子

    今年7月,市政协领导和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人员一起登上电视塔,从电视塔上俯瞰,山南的市南老城区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而市南新城区和四方、市北等地绝大部分是耸立的高楼,难见绿色。城市的发展迅速,楼房越来越密集,如何增加绿色?一个立体绿化的想法在这里诞生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也就此展开。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一份《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案》诞生了。

    让鲜花青草长上屋顶

    立体绿化案中提出,立体绿化对于弥补地面绿化不足,丰富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立体绿化投资少、见效快、易组织。提案建议,由市建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小组。以区划为单位,以街道为主体,对城区绿化现状、尚未开发的绿化空间以及立交桥、人行天桥、墙体、住宅屋顶及其他公共设施能够适合立体绿化的建筑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公开公示。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市发展立体绿化的总体规化,地方性法规和技术规范。提案建议,完善城区地上、垂直、空间绿化布局,争取五年内初见成效,形成规模。

    令人向往的“屋顶花园”在青岛能否落户?立体绿化的实施有什么难处?昨天,记者就此做了现场探访和调查。

    现状

    部分建筑已先行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已实施立体绿化的“点”。在海天大酒店,记者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屋顶绿化,在较矮的一幢建筑屋顶上,绿色植物在这里构筑了一个“空中花园”。住在高层房间里的客人向下眺望,可以看到满眼的绿色。

    另外,在江西路四号宏达公司、湖南路1号居民楼、观海一路16号市政协办公楼等处,记者看到,这些建筑的墙体上被绿色植物覆盖,墙体绿化让这些建筑别有风味。在市北区政府院内,几根水泥柱上也爬满了绿色植物。山东路隔离栏、山东路路灯杆上,都种上了绿色植物。此外,在福州路,过去裸露着岩石的山体被爬山虎覆盖。

    好处

    立体绿化生态效益明显

    “立体绿化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了改造的可能,它对城市的生态效益明显:能吸收大气污染物、增湿、滞尘、降噪,扼制‘热岛现象’加剧等。”政协委员山东凯瑞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周瑞芝说,比如西晒厉害的房子有了墙体绿化,就可以遮阳;屋顶花园可以给居民一个活动的新空间;在快速路上,如果用绿色植物代替水泥的隔离墩,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减轻会车时大灯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等。

    难点

    屋顶花园还有技术难题

    立体绿化对青岛来说,毕竟是个新事物,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政协委员肖英龙从1990年就开始研究立体绿化,他说,“要发展立体绿化,除了现有的建筑之外,还应该从新建小区做文章。根据现行的法规,开发商开发房地产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绿化率,但在计算绿化率时,屋顶花园等立体绿化并不计入面积。这样,开发商就没有发展屋顶花园、墙体绿化的积极性。此外,屋顶具有承重、防渗、排水、保温等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是屋顶花园应重点强调的环节。”

    破题

    立法支持立体绿化

    “在重庆、北京、武汉等城市,都已经制定了地方法规支持立体绿化。”肖英龙建议,我市应该立法,比如,确定屋顶绿化按实有面积的40%计入该项工程绿化用地指标,这样,就可以激发开发商的积极性。周瑞芝建议,严格把好屋顶花园实施质量关,屋顶绿化设计工作应由具有建筑或园林设计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文件中必须对建筑屋顶承重、防渗漏、灌排水、植物配置、种植基材选择等进行单项验算和设计。屋顶绿化建设工程要选择既具备绿化施工资质,又具有屋顶绿化施工经验的队伍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