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12月7日消息:小桥流水、绿茵环绕、假山喷泉……人造景,尤其是水景作为高档住宅区的一项标志,近年来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宣传的重要筹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美轮美奂的水景如今只剩“一潭死水”,令人唏嘘。
多年失管
人工湖变“臭水池”
偌大的池塘干涸见底,池底青苔斑斑,池塘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蚊蝇乱舞,曾经的假山喷泉荡然无存,造景区成了单车、摩托车的停车场……这是记者在市桃园小区走访时看到的情景。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园林式住宅区现今除了参天大树外,区间道碧绿整齐的灌木、园心水景均已面目全非,也无人问津。不少业主表示,早在90年代末,该小区的水景就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久而久之,就荒废了。好端端的小区美景变成多余累赘,大煞风景。
无独有偶,我市飞厦片区等多个建造年份较久的老式住宅区同样出现“景荒”现象,更有小区嫌管理麻烦,干脆铲除荒废的造景。实际上,让水景成为“过气明星”的岂止老区,在市区部分新式住宅区,开盘时宣称“傍水而居”,但业主依傍的却是“一潭死水”。记者在一些建造时间不超过5年的住宅区走访时,发现大多数小区的人工湖或人工池长时间未清淤,水面漂浮有青苔、枯叶、纸巾、塑料瓶等垃圾,蚊虫滋生,水质浑浊不清。夏季时,“死水”还会散发阵阵恶臭。
维护频繁
压得物管难喘气
水景成了“煞风景”,业主心烦,物管也头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管是新旧小区,在人工水景的维护管理上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成本高。市区长平路一花园式小区物管人员林女士坦言,水景属于小区的配套设施,清捞、打扫水面漂浮物等是物业公司的责任所在。但是,在城市水域不能流经的小区开凿出的人工水景,并不能形成流动循环系统,因此必须频繁进行维护清理,方能保持长久美观。可是每换一次水,动辄上百立方米的面积,包括水费、电费、定期清理费,都让物管企业难以承受。一些小区物管公司收费状况本已不佳,部分业主连基本的物业费都不愿缴,物管就更不可能为水景养护埋单。
林女士还提到,一些业主不爱惜小区景致,随意丢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也给物管维护带来不便。由于物管人员没有处罚权,单靠规劝不仅收效甚微,且易激化物管与业主之间的矛盾。长此以往,物管工作显得很被动。
避免“景荒”
关键在于科学规划
针对小区人造景致“维护难”问题,一些物业部门及网友接受采访时认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首先开发商应作出科学规划,比如增加水泵、喷泉等设施加强水体流动性,在水体周边种植高大遮阳的植物,以避免强烈光线照在水面,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生长。其次,在水景的后续管理上,物管部门应建立起正确合理的动态管理机制,缩短换水周期,定期清淤,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投放药物清洁水质。
有网友建议,小区可设立业主委员会,由物管和业主委员会分工负责小区水景日常维护,在“有约可依”、“各尽其职”的情况下,让花费不菲的人造景观真正发挥作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推荐阅读:
(来源:汕头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