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等山岳型景区,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最有效、经济、环保的办法之一。高山防火水网建设是黄山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新起点,依托湿地资源特色和优势,创新湿地保护与发展模式,共建共享大美湿地。
日前,热心群众韦女士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与拱洞乡之间的道路旁发现一只受伤的野生动物。经广西融水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执法人员核实,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
2023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采取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等措施,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即国储林项目)实施
日前,福建省林业局公布,2023年全省繁育水松实生苗近4000株,在尤溪国有林场建成34亩水松基因保存基地,为全国首个活体水松基因保存库,已收集省内15个县(市、区)75株水松遗传资源
11月18日,三北工程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三北生态用水战略研讨会,主题为加强生态用水配给,保障三北工程行稳致远。
黑水县将以此次生态文化旅游季为契机,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让游客体验优美的自然风光、品味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近日,在云南省“水代法”生态制取核桃油技术转化推介会上了解到,大姚县年产2000吨“水代法”核桃油生产线启动投产。
八百里丹江碧波粼粼,两岸万壑山峦染苍翠。
9月21日,来自林草、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湖南省张家界市,围绕“守护绿水青山 坚持生态立市”“优化转换机制 推动旅游强市”“突出地方特色 致力文化建市”3个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为山水之城张家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日前,由杭州亚组委指导的“看亚运 品风景”全国名山名水名园展在杭州启幕,展览将通过讲好最具东方魅力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世界遗产的故事,向世界展示国家自然保护地发展成效。
曾经裸露的黄色沙土地,如今成为拱卫京津的绿色生态屏障。63岁的林业育种工人袁德水,在深山区坚守46年,培育的种子播撒到“三北”防护林、国家储备林建设区等重大项目工程,见证了中国从黄沙遮天日到绿水青山,成为林业产业大国。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今年建立了“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机制,通过行政加司法的方式,创新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实,形成依法管绿护绿合力。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围绕“新建林地、已建林地、整治河道、现状河道和防汛通道”五类林水复合典型场景,实现河道治理、绿化造林多行业融合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近期与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水务局联合开展了林水复合、水绿融合工作。
入夏以来,安徽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悠闲游弋,鸟儿自由飞翔;岸边香樟吐蕊、香气浓郁,河漫滩上红色的石楠、金色的女贞、绿色的草坪、金色的沙滩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暮春时节,驱车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出发,沿着野淌路一路向北,目之所及皆是青翠。一棵棵樟子松随着地形起伏,将绿色延伸到远方。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复函浙江省政府,同意丽水市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林区共同富裕市试点。丽水市是全国唯一获得该试点的城市,试点至2026年结束。复函要求“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城市绿化的水资源消耗也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4月12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房山区召开园林绿化节水现场会。北京园林绿化灌溉用水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灌溉用水量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较上一年同比下降11%以上,实现城市绿地100毫米降水不外排的目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南京与江共生、拥江发展,是全省唯一一座跨江布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