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江流域汉川段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以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方法,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餐厨垃圾经过统一收运,最后可用于发电、施肥,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在厦门,不仅餐厨垃圾能被循环利用,雨水、污水也能被再次利用,使水资源得以被再利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雨水、污水被收集起来变成再生水,来补充厦门这座缺水城市的用水...
近日,一批集垃圾收集、美化街道、广告宣传、夜间照明于一身的太阳能环保果皮箱亮相六库城区,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果皮箱不仅外观靓丽……
《青岛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于日前颁布实施,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入了“海绵城市”绿化建设理念,要求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力强的植物,建设下沉式绿地等措施,提升绿地汇聚雨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杭州启动“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据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杭州共完成186条黑臭河治理。同时,杭州市在黑臭河道重要节点设置水质监测断面,每月监测水质,综合分析水质变化……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治水,已经得到从上到下的广泛重视,成为一件“国之大事”……
水,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近年来,水荒蔓延、河湖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屡屡呈现在国人面前。中国正遭遇怎样的“水困”局面?人们面临的水安全形势究竟如何....
抢救性保护与合理重建相结合,恢复南昌的著名历史文化建筑,建议考虑重建5个古建筑,建议在原址重建“铁柱万寿宫”,重建南唐始建在东湖西岸的“钟鼓楼”,重建始建于1926年的全国第一座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中山堂”...
近年来,该市着力于产业转型,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在市区内保护完善凤池、瑶池、龙池、明湖、德湖、天湖等天然湿地,并建立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湿地公园。目前,六盘水市内的“三池三湖”总库容973万立方米,总水域面积2293.5亩,助力六盘水转型成为“生态美都”...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万物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水。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然而,近年来,水荒蔓延、河湖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屡屡呈现在国人面前……
据活动主办方牛车水-金声公民咨询委员会介绍,今年牛车水新春庆祝活动的主题是“桃满花香牛车水,灵猴迎春贺新岁”。今年春节的灯饰是历年来最多的,包括406盏灵猴彩灯……
合理利用雨水也利于改善生态“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淄博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众多委员提案聚焦“海绵城市”建设...
以“亲水、显山、增绿”为特点,具有传承历史文化元素与展现现代文明作用的涪陵“两江四岸”滨江景观带,为人们观两江交汇美景、赏嶙峋奇石、听波涛拍岸、亲近江水提供了便利,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成为充满活力、自然、生态、休闲的涪陵城市新景观...
群力松江生态湿地是打造“万顷松江湿地”景观的重要节点,要在严格保护、修复的前提下,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慎重选择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亲水、近绿、怡人、宜游、宜乐、宜健康的生态空间,不断提升群力地区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彰显哈尔滨滨水城市的独特魅力...
密歇根州1月5日宣布弗林特市进入紧急状态,并于12日向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请求援助。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密歇根州弗林特市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提供援助,以应对当地由于铅污染造成的饮用水危机……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是打造美丽环境,重点是发展美丽经济。庆元在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美丽业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不断完善景观设计和基础设施,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够留下来,让美丽乡村人气更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获悉,未来五年内,湖南省将试点建设2-3个海绵城市,从水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重拳出击,构建“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格局,举全省之力,凝聚“节水洁水 人人有责”共识...
位于滹沱河南岸新城大道东西两侧的滹沱河滨水生态公园1月14日全面开工。滨水生态公园在设计理念上体现的是极具郊野风情的滨河山林景观,公园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健身、登高观景、体验野趣的多种需求...
2014年5月,株洲被列入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一年多来,株洲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展如何?1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发布相关消息...
近日,环境保护部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替代2011版地下水导则。修订后的导则突出了各行业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污染特征,优化了评价等级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