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日前开展抢救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天台铁线莲野外回归活动,100株天台铁线莲成功回归野外。
5月26日,湖北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研究加强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管护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通报全省湿地保护情况,研究2023年全省湿地保护重点工作。
5月26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林长制新闻发布会指出,内蒙古已建立党政同责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林长体系,全区30895名林长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商务厅近日联合下发通知,鼓励林草产品种植、加工、经营主体通过“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协调平台”开展产品追溯,实现林草产品种植、加工和经销环节的全过程追溯,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黑龙江省珍宝岛国际重要湿地地处三江平原东部、乌苏里江中游西侧,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湿地面积约2.92万公顷,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被誉为“中国野生荷花之乡”“黑龙江十大最美湿地”。
安徽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近日联合印发《安徽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三年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7.9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33.795万亩。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课题组到原州区头营镇沈河林场就生态型优质牧草品种引种和适应性评价试验地返青开展监测。初步显示,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苜蓿品种沃牧1号返青率较高,分别为75%、30%。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林草局结合地区生态区位特点,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草种业龙头企业,巩固建设一批生产力稳定、产业化发展的草种繁育基地,切实提升生态草种产能,加快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草种业。
入春以来,甘肃省各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立足当地气候、温度、土壤墒情及区域特色,有序推进2023年全省草品种区域试验春播任务,目前春播任务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据编制完成的《云南省2022年草原动态监测报告》显示,云南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0.17%,较2021年提高1.07个百分点,提前3年完成“十四五”目标。
经过多年努力,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022年青海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比2012年提高4.32个百分点,趋于好转草原面积达87%;全省年产牧草产量稳定在9000万吨以上,建成草种繁育基地2万公顷,年产各类草种1万吨,形成良好的保护发展格局。
日前,中国草学会在2022/2023年会上提出,发展高效可持续草牧业,实现粮草融合共赢发展,助推我国草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陕西日前召开全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今明两年草原有害生物普查。
5月30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组织和亚太森林组织共同主办的2023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尹伟伦等专家学者与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共谋推进林草碳汇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浙江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印发《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省新增油茶54.5万亩、改造低产林44万亩,确保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82.3万亩、茶油产能达到6.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