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记者何光群专栏

经济管理学本科,网络传媒记者,园林行业工作经验超过10年,对行业事件实时报道,为行业专家、企业做深度专访,有企业管理类、企业文化类、行业产品类、大事件类、新词热点类的系列报道

2017年的重要总结 花木的机遇叫种景观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何光群   日期:2018/2/9 9:18:46

2017年,你们做总结了吗?在花卉苗木方面,小编做了个简要的总结:挑战来自景观化的需求,机遇也来自景观化的需求,从绿化到景观化,人们的需求观念正在改变!

简结

2017年,用于园艺方面的花卉类继续火热,以绣球和三角梅为主要代表,价格高仍有供不应求的情况;部分用于市政工程方面的水生花卉、地被草本、花灌木类因花境、花卉小镇等建设带动,上涨较为明显;节庆、礼品类鲜花、切花价格有回落,以蝴蝶兰盆花为代表,价格降幅较为明显,但切花、切枝类需求量有上升趋势,以北美冬青切枝为主要代表。

2017杭州太子湾郁金香花展

2017年,绿化苗木市场逐渐复苏,因雄安新区建设的强力带动作用,北方苗木市场呈现一片火热形势,品种和规格呈现出多样化、精品化的发展趋势,以新品种、容器苗、彩叶树、超规格造型苗、超规格丛生苗等为主要代表,多为市场紧缺的类型。但普通常规苗的变化并不大,部分品种仍深陷“泥潭”,就常规苗占据的绝对市场数量,因此总体形势的变化并不大,仍然“很冷”。并且,从先升后降的需求趋势分析,也能从中反映出PPP项目的徘徊及有所保留。

总体来说,花卉“很热”,苗木“很冷”,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有一种可以值得肯定,花卉比苗木更容易出现景观效果,会被设计进景观当中的机会更大,包括在园艺方面,花卉也是景观的优先选择。还有一点,就苗木方面来说,2017年所有热门的苗木类型和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向景观化

挑战

因为景观化,常规的苗木品种迎来了巨大挑战。在中东部等大中城市,绿量逐渐饱和,美化成为绿化之后的新标准,于是有了花化、彩化等新要求,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甚至要求了城市的景观化,对花境、绿带线条、立体植群等都有了新的要求。景观化走出公园和风景区,来到了市民的生活当中。

杭州花港公园

景观化对苗木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常规苗木所达不到的,对于曾经的大市场,常规苗木捉襟见肘。但是当这扇大门关闭之时,另一扇大门已悄然打开,在大中城市开始追求景观效果之时,新城乡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花海、美丽乡村、花卉小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常规苗木成为绿化首选。

但是,这些通常都是大型建设项目,PPP类型居多,目前绝大部分供苗单位很难适应这种模式,回款周期长为这些苗木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他们仍难走进新城乡改造的大市场。此外,从农村向乡村的转变,常规的绿化苗木只是“权宜”,最终仍以景观化的方向发展,且进程会更快,可以说,新城乡是常规苗木最后的主“战场”

机遇

当然,常规苗木还有另外的市场,那就是变得“不常规”,常规的品种做不常规的规格,于是超规格、超精品成为常规苗进一步培养的目标,从而脱离了“常规”的属性。精品苗木可以有标准,但是超精品苗木可以脱离标准,也不应该用标准来“束缚”,它们的标准应该用“景观”来衡量。

2017杭州西溪花朝节

景观给所有品种、所有类型提供了机会,于是,2017年我们看到了各种新名词的崛起,各种苗木新品种纷纷登上舞台,还有各种特色鲜明的观花、观叶树种,甚至于观赏草都崛起了。也许正是因为景观的要求脱离了标准的束缚,为多样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它们本身都没有离开“精品”的基础属性

单品种,做精、做深了确实有竞争力,但是到了景观化的时代,竞争力来自做精、做全,突破都是在做精的基础上做全。因为景观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景观本身就脱离了一棵树的范围,单独成景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从成本预算上也不提倡一树成景。当一种组合式的形态作为市场主要需求时,能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景观素材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观念

说到市场,根源还在于观念的改变,从绿化到景观化,这种意识形态也许毫无征兆,也许是潜移默化,一种在无形当中就发生的转变,并逐渐为人们普遍接受,由意识形态支配,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市场。

杭州花港公园

在绿化的意识形态里,对绿量的追求是一种粗放的量式;在景观的意识形态里,是在绿化的基础上美化,达到质的提升,也符合我们品质时代的发展需求,景观的概念将会全面融入人们的意识审美当中。

这种观念会带我们什么样的变化?至今,我们还将苗木称之为绿化苗木,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改口叫景观苗木了。我们种树、种苗,面对的市场会更加明确,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种景观”

种景观

以市场为导向,种景观是最生动的描绘。我们要种的是如何为景观化服务,是如何让产品体现出其中的景观价值,所以在种苗的过程中,最需要体现的是它们的景观效果,如何应用它们是最关键的。

2017杭州西溪花朝节

苗木行业很特殊,一直讨究标准却一直无法统一标准,到了景观化的时代,也许再也不需要讲标准了。我们目前所有指定的或默认的标准,在景观化的时代里应该只算是苗木本身的一个属性,可称之为苗木的“景观属性”,只是为了满足不同景观的不同需求,即使只是一个品种,也会有无数种市场的选择。

不按“标准”种苗,只按市场需求的“景观属性”种苗,种景观给了花卉苗木无限的、市场指向更加明确的选择空间。所以未来种苗不再单纯,不再单单是让苗木长大成材,不再单单是让苗木成为赚钱的工具,种苗需要融入种苗人的一种感情与艺术

此外,还需要一个个生动的实例,是让人们看的见摸得着的,而不仅仅需要设计师思维构造出来的“效果图”,这也是目前苗木行业最缺失的环节,成果要有所呈现。

所以,未来种苗木就是种景观,种景观让种苗木的人有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种景观让市场有了更多的选择性,种景观让美丽中国实现“美丽”,种景观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变得更美好。这一个个符合时代需求的信号,景观自在人心,明确目标,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推荐阅读:

杭州园林科研成果喜获杭州市建筑业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慈智杰:在西南地区,把元宝枫当作苗圃品牌的底气

花境热了,苔草火了,徐铭你们认识了吗?

家庭中的“园”和“艺”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sfds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55665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