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记者何光群专栏

经济管理学本科,网络传媒记者,园林行业工作经验超过10年,对行业事件实时报道,为行业专家、企业做深度专访,有企业管理类、企业文化类、行业产品类、大事件类、新词热点类的系列报道

年度预测:精品乔苗的时代依然未到!

来源:园林网   作者:菩提树   日期:2023-2-8 11:16:37

时代越发展,对苗木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赢得市场,行业多年来的发展似乎也预示着精品苗、高标准苗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不敢说这是行业共识还是某种权威做出的预测,但每个沉浸这个行业十几年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能力,苗木产品的未来就一定向着高、精的方向发展吗?

我看未必,至少是一个大大的“?”。

作为行业市场风向标,行道树历来作为苗木产品品质的标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高、精的发展方向成为共识是有根据的。

站在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市场的角度看,行道树的应用随着这两大市场发展,产品层级走的越来越高,但现在这两大市场已经折戟萎缩,我们还要用高精产品在这些市场继续拼杀吗?

显然大家对这两个市场都已经疲惫了,没有更高级且体量庞大的市场应用来支持产品突破更高层次,就不能说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更主要的是,体量庞大的新兴应用市场已经出现,但这样的应用市场并不是更高级的。

城市之外,是乡村和自然环境,是乡村振兴和造林绿化,这两个市场从广度来看远比城市的范围宽广,这两个市场会承接原有主流市场发展起来的苗木发展水平吗?显然不会!

造林绿化算不得新兴市场,对苗木的选择大家也比较清楚,是否好景观、是否好品质并不是这个市场用苗首先看重的,首先看重的是苗木本身的生态功能,所以最后的希望只能是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会部分承接现有的苗木发展水平,比如现在正是乡村振兴发展落实的初级阶段,有三种情况:

1、“退林苗”还会大量充斥市场,且现状会持续较长时间,乡村振兴市场会大量吸收这些苗木产品,价格低、品质高,正是项目做典型用材最好的时期。

2、城乡结合部的项目,现阶段的乡村振兴项目会大量出现在这些区域,特别是大城市主城区近郊,这样的项目除了具有明确的产业功能,同时还要分担城市的生活功能,在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等方面具有多样化需要,对景观的要求比较高,这也是高、精品质苗木未来的主要流向。

3、标志性景观需要,一条网红路,一棵标志树,这方面的苗木需求数量极少,却是极端的极精品苗。

总的来说是有需要,但依然不是应用的主流。也许你们会说,看看现在的乡村振兴项目做的这么漂亮,对苗木的要求一点不比房地产项目低,但请大家清楚,现在阶段是初级阶段,是做典型案例阶段,而且还基本都是在长三角大城市群附近,这么搞是有经济实力背景和市场需要的。这些区域以外呢?那些范围更大的区域也是这么搞?肯定不是。

远离城市群的乡下,市场功能可没有主城近郊这么复杂,规划设计基本都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振发展当地产业为主要目标,苗木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农村环境,更偏向生态功能,对景观的要求是可以适度增减的。从功能需要来说,产业振兴是首要的,漂不漂亮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经济实力问题,未来的乡村振兴项目产出会超过现在城市的房价水平吗?仅此一点就能判定,高、精苗木无法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流应用,在廉价“退林苗”消化完之后,次标准苗将成为主流应用。

次标准苗,不是劣质苗,比如现在行道树基本以胸径12公分以上的标准开始应用,到了乡村振兴项目也许8-10公分就开始应用,分枝同样高度,生长一两年后,同样的效果也出来了。

这是一种倒退吗?我认为不是,除了实际市场需要,除了应用规格降低,并不是非要高大上才能显得水平更高,我认为至少用苗的理念会更加先进。

这么干有啥好处呢?降低建设成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去年我们还因为品质和造价的问题争论不休,在采购选择上,更多人首先看重的还是价格。

其次是成效,不是说成效都一样吗?其实又不一样。我们很多人都去参观过不少的房产绿化项目,印象最深的怕是龙湖房产项目,他们的特点就是交付即是成品,绿化植物配置的饱和状态极高,建成时的成品极为华丽,业主是很喜欢的,但是绿化养护就很头疼了。

植物都需要生空间,人工堆出来的成品和植物自身生长出来的成品会一样吗?一个是建造成本很高,而且越长越难看;一个是建造成本低很多,而且越长越好看,结果上的差别很大。适用相对较少的成本却能建设出高质量的项目,这样的理念是不是更先进?尊重植物的生长空间,营造更持续稳定的植物群落,这样的理念是不是更先进?不急于求成,舍得用时间和耐心去塑造更好品质,不管是对建设还是对监理来说,这样的理念是不是更先进?

大灾大难之后,每个人都变得很理性,平心静气的看待乡村振兴市场,不要脑子一热就冲锋,更高标准未必就符合市场需要,我们应该为应用多想想。

推荐阅读:

次标准苗!看好了,次标准苗!

元成苗木:韵味,脱离标准,远高标准!

福建新中闽:花乔“三叉戟”,奇妙花主题!

中日美红枫争夺战,“红枫之乡”为什么还坚守“中国”?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