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村庄 富了百姓——村书记带头促乡村蝶变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吴文娟   日期:2018/3/16 9:19:10

江苏沭阳颜集镇虞北村是名扬全国的花木之乡,多数的虞北人从小就扎根乡土,吃苦耐劳,跟着父辈学习着花木知识,从“苗一代”、“苗二代”再到如今“苗N代”的继承接班,世世代代的苗农也成了当地绿色经济的主力军。

“村书记是一个村的主心骨,担负着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的重要职责。”用这句话来形容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虞北村村书记司先生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司先生”刚听名字不觉会大吃一惊,一个儒雅到让人直呼不可思议的名字,然而正是这位“儒雅”先生带领着颜集镇虞北村的村民从普通的苗农走上了致富之路。

沭阳县颜集镇虞北村村书记司先生

21世纪初,走进虞北村就像走进一片花木的海洋,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成片成片的花木基地将这个质朴的小村庄装点得色彩斑斓,颇有生机。然而,信息的不流通,销售渠道建设的滞后,也使很多以种苗为生的村民面临销售困难的现实问题。

都说在广大农村,村书记便是那个抓扶贫、奔小康的领头雁”,一个好的书记不仅可以激活一个村,更能带动一方发展。

面对着全村苗木销售滞后的难题,“如何宣传?”“如何打通销售渠道?”“如何把苗卖出去?”……司书记心中也迸发出了无数的问号。

2007年,那是司先生在虞北村当书记的第4年,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后,在他的带领下,在村民干部的加入下,一个由10人组成的“沭阳县颜集镇虞北花木专业合作社”就这么成立了。

“能够把当地的苗木更好更快地往外销售是我们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司书记说。

㯮桧

万亩金叶女贞球

合作社成立后,经营模式以收购当地百姓的苗木再向外出售为主,为了提高采购能力,合作社在沭阳范围内设有多个采购定点,涉及几十个村庄和几千户农户,并配备专门采购的人员直接对接,客户需要什么苗就直接电话联系进行采购。因此,那句“工程用苗我们这基本都有,客户需要什么苗我们就能提供什么苗。”绝对不是瞎吹吹。

在司书记的引导下,合作社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采购、销售、宣传等都有专人负责。

马红刚和周华夫妇作为村里绿化的青年代表,也是合作社的骨干人物,一个负责销售,一个负责网络。在马红刚看来如何与客户真诚沟通是最关键之事,而在周华眼中利用网络发布信息,扩大宣传范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山东、乌鲁木齐、宁夏、河北、河南等地方都有我们的客户,有一些高档的苗木甚至走出国门,销往日本、新加坡等国。”马红刚说。

“凭借着网络推广,我们的客户范围也越来越大,不仅稳定了一批老客户,每年也都会发展一批新的客户。”周华说。

经过10年的发展,可以确定的是,如今合作人的人员已经从当时的10人扩展到了40余人,村民的年收入也比之前翻了好几倍。总之,司书记成立合作社的美好愿景也成了现实,“沭阳县颜集镇虞北花木专业合作社”真正开启了村民致富的大门。

红叶石楠球

万亩西府海棠

合作社的成功经营是虞北村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好事。村民收入提高了,积极性自然也就越来越高,种植苗木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然而,在司书记和合作社员工的心中,合作社想要更长远发展一定要注意这两手抓的问题:既不能乐了百姓,忽略了客户,也不能乐了客户,忽略了百姓。

如何做好两手抓?其实答案并不复杂,那就是——“薄利多销”。正是这简单的四个字成了合作社经营路上的神秘“武器”。

“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因此只要是工程上能用的苗我们基本上都会收购过来,并给他们一个相对满意的价格,尽量让老百姓的利益大一点,让他们当年种,当年销售,不留陈苗。”马红刚说,“对待客户时,只要他们需要的产品,我们尽量会提供,合作社并不像其他的私营企业想要赚多少利润,一般情况下都会直接去农户基地里拉苗,基本可以忽略中间环节,价格也自然就低了。只要量上去了,其实都一样。”

除此之外,和所有苗木人一样,诚信经营也是合作社非常看重的事。对于农户从来不会欠账赖账之事,对于客户也从来不会有欺骗的行为,不仅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在规格上也不会马虎。正如周华所说的,“这全我们司书记带领的好呀,司书记是老党员,坑蒙拐骗的事我们从来不会做!

楸树

尽管在苗木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想要成功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但是在合作社人员眼中,只要踏实干事,满足农户和客户的需求,沭阳县颜集镇虞北花木专业合作社必有立足之地。

绿了村庄,富了百姓。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凭借着“沭阳县颜集镇虞北花木专业合作社”的成功,虞北村也能成为苗木界的“袁家村”。

推荐阅读:

苗圃投资与管理的终端置顶法则——刘斯衷

赚更多?卖苗“游戏”的升级装置

苗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陈振华

后资质时代园林企业转型与升级探索之路——陈胜洪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fdsfds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55665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