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经济每天都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和变化着,苗木行业虽然形成时间晚,各方面体制尚不成熟,但也不得不随着时代的潮流奋勇向前。以往的很多理论和理念到了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都多少有些行不通了。各行各业都在改革,稍有不慎就会被迅速反超甚至掩杀。经济的较量从不掺杂个人感情,抱头痛哭或顿足悔悟向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苗企的发展,要结合时代,顺势而行,盯紧机遇,飞速决策。
曾有不少苗木企业想用垄断的方式来做到一家独大、独领风骚,结果是大多数不仅没能成功,反而使企业深陷泥淖无法自拔。总结下来,苗企形成垄断的常见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是对持有的特色苗木品种进行隐藏。
研发出了新品种,不宣传,不销售,不推广,对外严格保密,每天派人看管。这样做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把风险值一点点拉大。
二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将某一品种垄断。
看好某一品种,在自己拼全力扩繁的基础上,还将外围存货一并买回,以期将其彻底买断货,大有斩草除根之势。但苗木产品恰恰比野草还要顽强,想要通过收购的方式彻底垄断某一苗木品种基本是不可能的,最终也只能是抬高这一品种的价格,让更多人蜂拥而至。
第三种近似垄断的方式是对苗木的惜售。
在最理想的销售环境下惜售,认为奇货可居,养的越大越赚钱,往往会因为错失良机,而失去了最佳的推广机遇。在苗木最受欢迎的鼎盛时期毫无根据的漫天要价,除了会打击采购方的热情外,最不利的是将这一品种做烂,抬的越高,摔的越惨。
因此,很多品种的发起人并没有赚到多少利润,反而是反应迅速的第二批第三批跟随者尝到了品种的甜头。
综上所述,苗企垄断最极端的做法是买断,其次是不售,再次是惜售。任何一个苗木品种,在适应性和观赏性满足要求的基础之上,如何推广、如何应用、如何分布都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要紧扣市场,均衡调解,以求供需平衡,良性发展,长远发展。
从长期效益来看,苗企以垄断或近似垄断的方式来操控某个苗木品种的市场,不仅得不到政策的支持,还很容易因为这一个决策而使公司陷入艰难境地。因此,苗木企业的发展,垄断远比不上联合。
苗企联合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少苗企把与自己有相同产品的苗企视为竞争对手死磕,这种做法倒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却并不是好的选择。
有相同产品的几家企业完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及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推动产业的发展。
一、成立产业联盟
联盟的作用可大可小,大了它可以制定规范,调节生产,指导价格,带动发展,小了则很可能就成了个摆设,一个虚名。此前,全国政协委员洪慧民提出建议:将政府评价企业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行政行为,逐步转移给行业协会、商会。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以产业联盟为主力的行业组织将大有可为。新成立的橡树产业联盟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筹备中的椴树联盟和蓝杉联盟,都将在新的一年里有大的动作。
苗企联合做项目
苗木联盟的成立将更好地推动苗木品种的可持续发展:
①有助于收集苗木品种的市场信息,指导经营者及时调整策略;
②制定联盟标准,提升苗木的整体品质;
③制定规则,规范市场,打击恶意竞争,推动产业正向发展;
④扩大影响力,获取资本及政策支持;
⑤深入挖掘树种文化,更好地进行跨界经营。
二、同行间的销售合作
防同行像防狼一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同行间的合作同样可以创造巨大价值,品种和规格的互补是最容易达成的一种合作方式。你有针叶树我有阔叶树,好了,我们既有针叶树又有阔叶树;你有大树我有小苗,好了,我们既有大树又有小苗;你有观叶树我有观花树,好了,我们既有观叶树又有观花树……虽然同行间的互补合作看似简单,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很容易流于形式。
苗企联合做项目
要确保以下几点才能使合作更为顺利并持久:
①双方必须有相同的品质保证;
②价格上要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
③达到目标后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④要一视同仁,杜绝特例出现。
总结:站在全国绿化的高度做规划,以超前十年的眼光看发展,苗木品种的推广不需在乎一城一池的订单得失,而要以全局为重,将苗木品种的试点应用做的漂亮,做的出彩,做的有价值,当苗木品种被各地区各城市认可并器重后,城乡绿化的力度将为千万种植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各自为政只能各自苦恼,联盟联合则能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重拳出击,扫平壁垒,共同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