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福宝”回国记

2024年06月18日 16:43中国绿色时报张萌

       群山环绕、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鼻嗅植物的清香,耳听悦耳的鸟鸣。这里就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也是旅韩大熊猫“福宝”归国后的新家。

  “福宝”2020年7月20日出生,是旅韩中国大熊猫“园欣”和“华妮”的第一胎宝宝,也是首只出生在韩国的大熊猫。它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中韩两国民众喜爱,为增进中韩人民友好感情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韩展出期间,共吸引游客550万人次,爱宝乐园在社交网络上传的“福宝”视频累计点击5亿次。

  根据中韩签订的相关保护协议,“福宝”必须在年满4周岁前返回中国。今年3月4日起,“福宝”开始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健康和检疫管理,并进行移送箱笼适应训练。4月3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韩国三星爱宝乐园兽医和饲养员的陪护下,“福宝”抵达成都,入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隔离检疫圈舍。5月4日,结束隔离检疫,在基地繁育园进行适应。6月12日,在基地大熊猫幼儿园2号馆首次对外展出。

  回归家乡两个多月来,“福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粉丝的关注,成为大熊猫顶流“女明星”。居住环境发生变化,这段时间“福宝”的适应情况、融入情况如何?对新家是否满意?何时会开始“婚恋”?这些都是“福宝”粉丝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介绍,“福宝”目前已顺利适应运输、隔离检疫、融入种群的各个环节,情绪稳定,状态良好,并与饲养员建立信任,将在家乡开启幸福的“熊生”。

  组建专业饲养团队悉心照料

  为了让“福宝”顺利完成检疫、融入大熊猫大家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组建了包括2名饲养员、1名营养师、2名兽医等在内的专业饲养团队,确保“福宝”在三段式生活中得到良好照顾、悉心护理。

  何为三段式生活?即从隔离检疫的特殊隔离生活,到隔离检疫结束后的适应期融入社群的社交生活,适应以后跟公众见面的展示生活。

  熊猫中心副主任魏荣平介绍,每一只旅外大熊猫回国,熊猫中心都会围绕其健康、福利、安全开展工作,按照大熊猫饲养管理的程序细化每一个工作环节。如运输前对运输窜笼的适应,运输途中的安全保障,隔离检疫和适应期的生活起居、食谱方案,都会一一落实到工作方案中。

  大熊猫“福宝”也不例外。回国前,为了解和熟悉“福宝”在韩国的饲养、健康和运输等细节情况,熊猫中心提前安排专家前往韩国爱宝乐园,与韩国同行一起照顾“福宝”并陪她回国。第一时间与“福宝”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

  与此同时,熊猫中心在卧龙神树坪基地设立了隔离检疫场所,建有室内兽舍、室外运动场、饲料加工间等,还准备了丰富足量的竹子和辅食。

  在一个月的隔离检疫期间,“福宝”的饲养团队每天都会详细记录,从起初的好奇、探索到翘着小脚大口吃竹子、胡萝卜,再到在外场区域肆意奔跑,“福宝”表现出很强的适应力和良好的生活节律,在采食、活动以及和饲养员互动等方面一切正常。

  “‘福宝’刚入住新家时,好奇感较强。熟悉环境后,活动、食欲和排泄均无异常。4月9日开始,我们边喂食边抚摸它的右手手臂,做行为培训,它很配合。”“福宝”的饲养员徐翔坦言,它入住7—10天就适应了家乡环境。开饭的时候,他用四川话喊“福宝”,它就会跑过来。

  对于海归大熊猫而言,适应家乡的气候、环境、食物和圈养种群交流等,是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过程。因此,饲养团队在遵循饲养原则的情况下,会根据大熊猫的个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尊重每只大熊猫的个性。

  饲养团队发现“福宝”对新环境较为敏感。因此,在隔离检疫结束后,将它安排在神树坪基地繁育园区域,帮助其适应家乡新生活。

  徐翔介绍,早上饲养员会检查它前一天晚上的采竹量以及粪便量、粪便次数,查看其精神状态。如有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报告兽医,对其情况进行判断和治疗。饲养员把圈舍打扫干净后,每天足量投喂5—6次新鲜竹笋、竹子,窝窝头、苹果、胡萝卜等辅食也会分5—7次进行投喂。

  在饲养管理上,通过行为训练、身体接触、语言交流让“福宝”对新的饲养员产生了信任,也助力它在适应期很快适应新环境。

  “轻触鼻尖,这是我们增进感情的独特交流方式。”徐翔同记者分享了他与“福宝”相处的小细节。

  徐翔拿着一盘切成块的糖心苹果和窝窝头,走进内舍,唤醒了正昏昏欲睡的“福宝”。他拿着小苹果伸出食指,“福宝”自然地将鼻头凑近,轻触一下,一人一熊便完成交流。

  不光有亲密互动的“下午茶”时光,6月10日端午节,饲养员还特制了专属粽子。“粽子的馅料包括切丁的苹果、胡萝卜、竹笋,用粽叶竹包裹成粽子的形状,还用竹子制成器皿盛放。‘福宝’很聪明,第一次吃粽子就学会了剥开粽叶,吃完了意犹未尽。”徐翔说。

 “福宝”温和又聪明、敏锐又可爱,熟悉了家乡的环境、食物、饲养员后,起初的局促感没有了。现在的它生活自由自在,信任饲养员并乐于互动。

  适应家乡饮食配方安逸生活

  “福宝”回归家乡的好状态在公开亮相首日得到印证,面对众多观众和镜头,丝毫不怯场。

  “福宝”的新家——卧龙神树坪基地幼儿园2号馆的203号圈舍,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室外展出区的建筑与自然高度融合,人造木质爬架、石堆瀑布巧妙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

  当饲养员将内舍栅栏打开,只见“福宝”从内舍门口探出头来,左闻闻、右看看,熟悉周边环境,然后勇敢迈进室外“游乐场”,开启户外探索模式。对它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

  经过探索与适应,它准确找到饲养员用竹子、竹笋、胡萝卜、苹果制作而成的“果蔬蛋糕”,拿起一根竹笋,端坐在栖架上大快朵颐。

  公开亮相第二日,“福宝”更是展现了百般萌态。只见它从内舍一个跟头翻出来,直接在草地上打起滚儿来。不一会儿就迈着呈“内八字”的小腿,摇头晃脑地在草地上肆意奔跑。刨会儿草,站起来用两个“小熊掌”尝试摸摸树叶,玩累了就跑进水池,躺在山泉水中开始戏水游戏。在新家,它玩得不亦乐乎。

  “福宝”的一番活泼举动,让参观的游客激动不已,频频拍照记录。“太可爱了!看得出它很喜欢新家的环境,相信它会幸福、安逸地生活。”一名从韩国来参观的游客对记者说。

  “‘福宝’的新家有两个室内休息室,室外有活动场,可以自由选择、自由进出。在日常管理中,熊猫中心还会对圈舍进行食物丰容、气味丰容等环境丰容,让它有探知新环境的机会,提升认知能力,结交新朋友,这对其行为训练、心理成长都有帮助。”熊猫中心副主任李德生介绍,目前来看,“福宝”喜欢并认可它的新家,已经多次出现“摆臀”的标记行为,这是标记领地的象征。

  自“福宝”回归家乡以来,熊猫中心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场馆和优质的食物保障。但由于四川与韩国竹子的差异,“福宝”的饮食还在适应期。

  李德生介绍,过去两个多月,“福宝”的食物仍然以精饲料特别是窝窝头为主。饲养员已开始逐步调整它的食谱,目前来看,它对家乡的竹笋、胡萝卜、苹果等接受程度较高。随着“福宝”不断融入家乡生活,食谱将越来越有家乡特色。

  “根据我们的饲养经验,每提供一种新竹子,大熊猫都会有一个选择、尝试到喜食的过程。因此,我们准备了这个季节大熊猫喜欢吃的苦竹、白夹竹、雷竹笋、桂竹笋,最大限度地给它提供选择机会,找到它喜欢的竹子。”李德生说,对窝窝头、苹果、胡萝卜等辅食的选择并不担心,无论是在熊猫中心,还是在国际合作的单位,所提供的只是产地不同,口味有一些差异。

  记者注意到,“福宝”吃竹笋时吃相十分豪迈,并且喜欢从中段下口。

  “这是它的习惯。它喜欢从中间咬开、剥皮,吃笋的中部和笋梢头。”徐翔说,每天给“福宝”投喂竹子30—40公斤、竹笋5—10公斤,它的胃口不错。两个多月以来,它的体重在103—106公斤之间浮动,与旅韩期间相差无几,也属于该年龄段大熊猫的正常体重范围。

  “‘福宝’在新家适应得很好,这也契合了熊猫中心倡导的爱心饲养理念。”李德生说,野生大熊猫有很大的生活空间,而圈养环境相对较小,所以饲养员与大熊猫的交流很重要。比如,饲养员会把比较大的窝窝头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喂给它吃,这个过程就会有眼神交流和肢体互动。通过爱心饲喂,还能加强行为培训,如躺卧、侧卧、仰卧,配合做B超、研究,这对大熊猫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

  建立伙伴关系早日融入大家庭

  对“福宝”来说,在韩国时它和爸爸“园欣”、妈妈“华妮”生活在一起。回到家乡,如何融入大家庭,是它面临的最大挑战。

  魏荣平表示,每只大熊猫都是独特的个体,它们从出生、断奶到成年,再到参加繁育,每个成长阶段都需要不断提升适应能力。“福宝”也是如此。它是大熊猫种群中的一员,它需要融入大家庭,要以最小的应激状态熟悉与它相邻的每只大熊猫,并且与它们建立伙伴关系。

  为了减少转运笼小环境对“福宝”带来的应激反应,饲养员在前期对它进行了装笼以及对笼舍的适应性训练。

  徐翔坦言,刚开始让“福宝”进笼子时,它比较紧张,不喜欢也不愿进笼子,把笼子推来推去,当作玩具。饲养员拿着苹果在笼子外吸引它。它在笼边左看右看,经过几天的适应和培训,它会主动走进笼子吃苹果,甚至把笼子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有时喜欢在笼子里睡觉,有时喜欢在笼子里吃东西、排便,把转运笼当成了小家。所以说,‘福宝’真的很聪明。”

  “福宝”隔离检疫后入住的神树坪基地繁育园区域,也是针对它的情况,有所考量的。在这里,不同的大熊猫圈舍之间通过安全网隔离并设有交流窗。

  “‘福宝’可以通过识别不同大熊猫的气味、声音、眼神,来减少对陌生环境的应激反应、增加它与同类的熟悉程度。它还可以到邻舍串门适应,有助于尽快融入熊猫大家庭。”魏荣平说,目前,“福宝”已可以和家乡的小伙伴们轻松相处。

  “福宝”何时能为大熊猫的种群作出贡献?也就是“婚恋”问题,魏荣平也给出了解答。雌性大熊猫一般在5—6岁达到育龄期,“福宝”现在还不满4岁,“谈婚论嫁”为时尚早,未来将根据全国大熊猫优化配对繁殖计划为它择偶。

  魏荣平表示,大熊猫繁育工作自1963年开始。经过多年发展,随着圈养种群数量的增加,已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发展。目前,圈养大熊猫正处于“优生优育”的阶段。在大熊猫管理上,熊猫中心的每只大熊猫都有谱系记录,专家团队会根据谱系记录,评估每只大熊猫的亲缘关系。如果某个个体在群体中的家族成员越多,则代表亲缘系数较高。因此,每只大熊猫参与下一代繁育,都需要通过科学评估,计算适配系数和指数,来确定配对对象,进而让每个个体的遗传基因都能在种群里长期保留,使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

  熊猫中心始终致力于大熊猫种群繁衍工作,在攻克大熊猫繁育“三难”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繁殖技术,大熊猫的自然繁育和双胞胎率均实现突破,自然交配率显著提高,双胞胎率从50%增长到66%。目前,熊猫中心的圈养种群数量已经达到379只。

  “我们也将对‘福宝’进行密切关注,做好营养供给,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行为培训,保证其身体和行为的正常发育,为它未来参加繁育做好准备。”魏荣平说。

  从出生时197克到现在103公斤,如今,还不到4岁的“福宝”已然成为大熊猫界的“女明星”,得到国内外大批粉丝的喜爱,成为中韩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在大熊猫保护事业中构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