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7日消息:创建园林绿化城市,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基础、条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强化个性,而不是完全照搬、模仿,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种资源本身就相对有限,尤其应该如此。近几年来,位于苏北的淮安市正是这样做了,于是逐步打造出绿水园林的城市风采,其经验值得借鉴。
创建不是目的,改善、提高居住环境才是目的。在许多创建达标活动中,惟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才会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淮安市创建园林城市,着眼于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打造绿水宜居城市”的基本定位,把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种“以人为本”理念,使得创建活动得到社会拥护。几年来,共建成省、市级园林式单位164家,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36家。实践证明,吸引群众参与并使其受益,才能最终成功。
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学习他人,就如同邯郸学步,不但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还会失去原有的优势。创建之初,淮安市城市绿化带面积少、绿化精品少、老城区绿地建设总量不足。该市没有急功近利、大拆大建来增加绿地,而是从实际出发,另辟蹊径。围绕“四河穿城、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该市重点做好“绿水、历史、文化、名人”4篇文章;在规划中,通过“增点、延线、扩面”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先后实施古黄河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项目,使“水”的特色越来越明显。
在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中,淮安市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为本”。一是走自然生态型创建之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对城市原有自然资源和风貌予以高度重视、保护利用。二是走资源节约型创建之路,采取捐地、让地、挤地、拆地等办法解决绿化用地,鼓励单位、居住区利用其庭院内的零星地块绿化、建筑物和墙边垂直绿化,在发掘乡土植物的同时成功引种50多个成本低、易养护、景观好的宿根花卉品种。三是走文化保护型创建之路,在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中,保证“路让树”、“房让绿”,使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一起展示淮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城市记忆。实践证明,生态节约的原则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应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坚持。
次发达地区创建园林城市,既有基础薄弱的困境,又有资金紧张的窘境,创建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类难题,只有思路不断创新,才能走出活棋。淮安市以捐地、挤地的零星绿化来增加绿化空间,以建筑垃圾堆山、塑石、砌驳岸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大力推广运用太阳能庭院灯、生态透水砖等节能新产品以降低绿地养护成本,这些措施都是思路创新的结果。特别是面对资金紧张的难题,大力引进市场机制,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共建、市场运作的筹资机制,几年来共筹集绿化建设资金33.9亿元。
突出个性、从实际出发,是淮安创建园林绿化城市的基本原则。实践表明,这应该也是符合其他不同条件和基础的城市创建园林绿化城市的基本原则。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