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中国园林网3月11日消息:又临“3·12”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在各地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然而,记者近期在皖南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植树造林工作缺少周密布置和科学规划,重栽轻管问题严重,致使连年植树造林只见数目增,不见树木长。
一些地方年年栽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甚至去年已经绿化过的地方今年又要“植”一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没有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当初在路边渠旁植了树,又因道路等拓宽改道,前栽后毁,劳民伤财;为完成植树任务,只植不管、不养、不护,植树造林成了植“数”造“零”;缺乏科学指导,栽种不适宜当地的林木品种。凡此种种,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荒废了宝贵的林业生产时间。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植树造林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绿化造林任务就表面应付,也不能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搞形式主义,而要统筹规划,植管结合,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收到真正的效果。
把植树造林工作做好,各地要坚持植树造林和城乡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把通道绿化、园林绿化及村庄和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做实做细,做到绿化和城市发展协调搭配。绿化时要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绝不能盲目引进“水土不服”的绿化苗木。
把植树造林工作做好,还必须解决不少地方存在的重栽轻管现象,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采取有力措施,既重数量,又重质量,既重栽植,又重管护,紧紧扣住苗木、栽植、管护“三个环节”,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有关部门要对造林质量跟踪到底,全面实行谁规划、谁实施;谁监理、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谁辖区、谁管护的责任追究制。
把植树造林工作做好,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把植树造林与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林权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发展当地适宜的树种、果业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既让群众得到实惠,又达到栽一片绿一片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