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7日消息:改革开放以来,名不见经传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蒋塘村11个村民小组700余户农户中有500多户种植垂柳,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蒋塘的垂柳,走到了皇城根下,走到了黄浦江畔,走到了西湖之滨……
要说蒋塘的杨柳,不得不说钱家桥村民小组的村民沈金良。改革开放初期,刚刚分田到户的沈金良就开始琢磨怎样让一亩地产出几亩地的产值。老沈是个有心人,在一次读报时他得知,柳树种植容易成功,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用太多的技术就能种植。于是,老沈赶到隔湖农场,剪了两捆垂柳枝条种在自留地上。一年下来,扦插成功的垂柳居然卖了近百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老沈种植垂柳的劲头急剧升温。从此,他开始广求种植技术,赶集跑市搜求供需信息,垂柳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分地扩大到了35亩,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老沈种垂柳致富了,周围的农户也跃跃欲试,但又担心柳树多了没有销路。这时老沈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树种好了,不愁没销路,他可以帮着大家一起跑销售。在他的带动下,钱家桥村民小组家家户户种起了垂柳,此后,又在蒋塘各村民小组遍地开花,甚至遍及蒋塘周边的彼邻村民。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批花木经纪人也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由于湟里垂柳质优价廉,受到各地客商的欢迎。被大家称作“垂柳王”的沈金良后来就成了成功的经纪人之一,他不仅外出跑销售,还能在2002年就在互联网上注册了域名,开通个人网站“常州醑良树苗站”,发布垂柳供求信息和基地情况。同时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库,并与新浪、网易、搜狐等国际知名网站做了站点链接。蒋塘垂柳名气的不断增大,坐在家里销树苗也成为蒋塘花木销售的一道新景。漫步蒋塘村,仿佛踏进了垂柳的大观园:金丝垂柳、黄倒柳、青倒柳……不同品种的垂柳挂下千万条柔柔的枝条,柳浪翻滚之间,小鸟在枝头啾啾地鸣叫。柳树林间,新颖别致的农民住宅掩映在绿色之间,成为一幅浑然天成的农家图。
垂柳,成了蒋塘人名副其实的“致富村”,去年,该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种植垂柳的收入就占到一半以上。不仅如此,垂柳还给蒋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蒋塘不仅成了天然“氧吧”,连越来越多的白鹭也开始钟情蒋塘,千年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情画意,竟成为今日蒋塘的生动写照。
垂柳让蒋塘人走上了富裕路,但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弊端逐渐显现。3年前,无序的价格竞争让柳价一路走低,柳农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境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蒋塘村委将柳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常州市首家垂柳合作社,让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合作社成立后,柳农由分散型的生产经营转为集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既克服了原来的不正当竞争等弊端,又增加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该村的垂柳销售又跨入了“牛市”。
“蒋塘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但让农民致富是件大事。这几年,村里多方筹集资金,修桥铺路,做这些,为的就是让农民的种柳之路越走越宽!”蒋塘村党支部书记这样说。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