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9日消息:“慢城”如今在全球许多城市悄然兴起。慢城的韵味在于,坐拥绿色山水田园,在城乡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品味新型城市化带来的便捷、舒适、便利。绿色蒲江,一座慢城,“山青水美、林幽鹤翔”,“山、水、城、林”和谐共生。
“慢”城发展的劲头不慢:近年来,蒲江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形成了“成都花园·绿色蒲江”品牌,城乡基础设施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中实现了提档升级,城乡公共服务在城乡环境建设中实现了延伸扩面,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在城乡要素对接共享中实现了同步转变 ……
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认为,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三基地一轴心”建设是实践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最现实的优势、最牢靠的基础和最根本的措施,要深入推进三次产业互动、城乡融合发展,力争把蒲江建设成“中国西部最美现代田园城市”。
蒲江坚持把整个县域当作一个景区来建设,深入推进城乡有机融合,全力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良好的生态本底、不断加快的新型城市化进程,为蒲江建设“中国西部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夯实了基础。
宜居蒲江,风景独好。
优势篇:
小城大本底:
城乡融合、绿色禀赋
开启城乡现代化新进程
7年统筹城乡实践,地处成都市远郊的蒲江县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差异化发展,后发优势变竞争优势。新蒲江,新型城乡形态初现。
70公里,这是蒲江与成都这一特大中心城市的“黄金距离”。近年来,随着蒲江“两轨、两环、四纵六横”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新格局不断完善,“黄金距离”背后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价值更加凸显。蒲江地处成新蒲城市发展走廊,正在兴建的成新蒲快速路,将实现40分钟与中心城区对接,成为成都这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新干线。今年开工的成蒲铁路,为蒲江县发展“通道经济”,引领周边、辐射甘孜、阿坝、凉山州,打造特色板块区域中心,拓宽了渠道。正在改造的省道106公路,刚开工的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贯通龙门山、龙泉山“两带”以及其他发展组团、走廊、交通枢纽,让蒲江正逐步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随着全域成都交通架构的不断延伸,在成都经济圈中处于第三圈层的蒲江被纳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从而开启了城市发展新篇章,踏上了建设休闲宜居城市、休闲食品和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的新征程。
森林覆盖率49.2%、“成都市的环保名片”、“国家生态示范区”、 全县地表水达到国家Ⅱ类水域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更是名列全市第一,这是蒲江独有的生态本底优势。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这是蒲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优势。近年来,蒲江突出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三基地一轴心”建设,在经济快速提升、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城乡环境不断美化,成为全省首个环保“双创”县(省级生态县和省级环保模范县);新型城乡形态加速构建,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同城化发展势头迅猛,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生态本底和现实优势得以有效整合,正转变为竞争优势。
大开放、大发展,蒲江统筹城乡发展向深水区进发。蒲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以县城建设为龙头、特色小城镇为基础、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为依托、便捷通达的道路体系和山系、水系、产业、环境为连接,建立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深入推进城乡有机融合,全力实现产业集群崛起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山、水、田、林、城一体化发展的和谐共生生态区。
特色篇:
城市魅力显现:
城乡融合、互动,生态宜居之城跃然眼底
“城与乡有序交融、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蒲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硕果累累。
2008年,蒲江县确立了建设“休闲食品和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以生态宜居城市为轴心” 的“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战略,两年多来,蒲江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方式正同步转变。
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战略不仅是蒲江推进城乡统筹、实现科学发展的差异化发展新路,更是蒲江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特色之路。依托生态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更好地保护生态,让繁华的城市与优美的田园乡村有机融合,这就是蒲江的宜居城市特色。
细节之处彰显蒲江的宜居魅力。在蒲江,城市广场、滨河公园等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城市节点,成都樱桃节、成都乡村美食节、郁金香百合花节等一年四季不断的乡村旅游热潮,是生活在此的人们的永不凋谢的“花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蒲江县的“三基地一轴心”战略中的轴心所在。近年来,蒲江依托生态优势,做足“山、水、绿”文章,以水兴城、以绿美城,着力打造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并从细节入手,突出“建设、管理、服务”三个重点环节并重,城乡建设高质量推进。蒲江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的打造,加强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按照整体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精心实施监管,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制,努力达到精致建设,做到“一草一木都是精品,一砖一瓦都是艺术”,充分彰显城市特色。同时,指导乡镇结合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完善场镇市政功能配套。以乡村旅游,林盘整治等项目为重点,强化项目策划和包装,促进项目建设和场镇改造,推进“全域蒲江”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夯实了蒲江“三基地一轴心”的基石,蒲江探索出了城乡建设与城乡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新路。
——城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城市雏形显现。近年来,蒲江加速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旅游及房地产项目建设,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按照“小型化、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化”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要求,实施了朝阳大道、清江大道、鹤山北路的路灯、绿化和硬质景观建设工程以及城区排污干管建设和绿地改造,突出了朝阳大道迎宾景观特色街道打造,带动了周边商业氛围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业态不断丰富,特色功能区不断培育。
——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构筑产业高端承接平台。蒲江认真组织好工业区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生产生活、通讯光纤、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为客商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今年以来,蒲江全面启动寿安工业新城项目,寿安镇将建设成为成都市远郊型田园城镇样板。工业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后,吸引了蜡笔小新等一批食品饮料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投产。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7%、22.6%。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为蒲江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高端,推进一三产业融合互动,夯实了基础。今年以来,蒲江县全面开展有机农业县整体打造工作,以“蒲江雀舌”地理产品保护标志、“中国绿茶之乡”品牌为承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采茶节、上海·成都(蒲江雀舌)茶叶沙龙、天府宝岛行·蒲江雀舌展、国际猕猴桃高峰论坛等重大会展活动。以“成都樱桃节”闻名的蒲江县光明乡,小樱桃做成了大产业,景区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景区内区域功能区进一步细化,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景区接待中心、景区入口景观已全面建成,昔日农家乐变身成为国家级3A景区。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为蒲江县发展旅游产业高端,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夯实了基础。目前,蒲江已形成了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蓬勃发展态势,花样年、保利、海昌等重大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逾20亿元,随着成都郁金香节、成都樱桃节等旅游节会成功举办,“成都花园·绿色蒲江”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截止10月,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69万人,旅游总收入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2%、40.1%。
推荐阅读:
新型城乡形态篇:
生态宜居之城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建设
人居优势凸显
置身蒲江的田园、乡村,犹如置身移步换景的园林。山如眉黛,水如银练,小城简朴精致,田园社区如画。
绿色茶园、美丽新居,茶乡成佳镇,以茶产业为特色的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家住成佳镇同心村七组的杨尚军一家,即将搬进农村新型社区同心小区。小区入住农户2202人,文化活动室、警务室、水电气设施、医疗卫生站等一应俱全。杨尚军的体会是:“居住条件改善了,环境变好了,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
置身蒲江的城乡,就能和杨尚军一样,处处能感受到“慢城”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近年来,蒲江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同城化发展,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蒲江县按照县域划分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综合服务建设区、工业发展促进区、农业结构调整区4个功能区域,完善各区域乡镇场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积极保护和打造好现状农田区域,并依托湖泊水系、浅丘坡地等自然资源打造“田园风光、苗木风光、坡地风光”等特色生态景观,全力促进新型城乡形态建设。
“蒲江这两年城市建设很快,绿色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特别是市政设施配套和管理完善,让人住着舒心,每个周末住在蒲江都有一种清新和充电的感觉。”今年初,在成都市区一家策划公司工作的唐锦听迁居蒲江的同事介绍,在蒲江县城临河的一处楼盘购买了一套住房,过上了“5+2”的生活方式,宜人的居住环境让他欣喜不已,并表示要赶紧把父母接到蒲江,一起享受绿色健康的城市生活。
生态蒲江的宜居优势,不仅引发了都市人群到蒲江定居的热潮,还吸引了花样年·大溪谷、保利等高品质地产项目入驻。今年以来,蒲江新开工项目7个,新开工建设面积为29.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85%;商品房共销售12.26万平方米;购买商品房的外地购房户同比增长27.13%,占整个购房户的61.73%。
而随着成都的国际化程度愈来愈高、蒲江生态宜居环境和休闲产业的日益完善、发达,蒲江的人居优势日益显现。
展望篇:
“慢”城神韵:
“山、水、田、林、城”一体化发展
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荟萃
这是蒲江西部新城的一幅画轴:
这是一座田园新城,城市的慢车道多于快车道,城市自行车道延伸至美丽的乡村,生活在此的城乡居民品味着西部最美现代田园城市的悠悠茶香。
这是一座现代新城、信息化的新城,一座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汇聚的新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精英在这里居住工作。
这是一座精致的大都市“花园”。以高铁站点和城市中心组成的轴线组织城市空间,沿河滨形成城市公共设施带,建筑高低错落、空间疏密有致、街巷亲切宜人。
西部新城的建设将大大提升蒲江城市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在未来,它将建设成为国际性科技之城,就像日本筑波科技城、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甚至美国的“硅谷”。
建设西部最美的现代田园城市,蒲江蓝图已绘就。今年,蒲江县逐步完善全域蒲江“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按照城市化布局、人性化安排、科学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规划设计,逐步完善全域规划布局,着力构建“山、水、田、林、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未来的蒲江,将呈现这样一幅优美画卷:
生态体系最佳。建成国家级生态县,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发展和深化,“成都花园·绿色蒲江”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产业体系更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的“三基地一轴心”特色生态产业深入推进。
城镇体系最美。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支撑、一般场镇为纽带、新型社区和聚居点为基础、城乡一体的基础配套建设为补充,山、水、田、林、城有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群众更加满意。让广大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等各项民生工作,真正让广大群众满意。
建设“中国西部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城乡功能布局调整优化是前提。蒲江县坚持“走廊式、组团化”发展,深入推进全域城镇体系建设,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逐步形成沿蒲江河、临溪河的城乡发展走廊,以及走廊内和“三湖一阁”区域的组团化形态。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镇(乡)一村一景区”的‘现代田园乡村’,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
推荐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