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4日消息:今年,哈尔滨市园林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将哈尔滨市打造为“榆都、丁香城”目标,并确定了哈市城市绿化的7种基调树种,其中,榆树成为绿化基调树种中的“排头兵”。有园林专家提出:榆树活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哈尔滨市整体绿化环境。榆树过得好吗?记者近日走访哈尔滨市多处榆树“栖息地”发现:部分老榆树莫名“消失”,名木古树或被捆上锁链、或被“包”在水泥墙缝中、或在死亡边缘挣扎。
据史料记载,1935年,哈市榆树占全市树木总数的32.6%;至1990年,该比率减至15%。目前比率仅为10%左右。园林专家认为,城市榆树株数达树木总数30%才能叫“榆都”。哈市究竟离榆都还有多远?
门前百年老榆 莫名其妙消失
记者2日采访获悉,南岗区阿什河街与邮政街交口处,原有两棵直径超过70厘米以上的老榆树,据估算树龄在百岁左右。记者近日来到附近查找,却没有见到这两棵老榆树,取而代之的是在建的高楼大厦。
曾在这里居住了多年的市民王德军告诉记者,1952年刚搬来时,他对这两棵老榆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那时,阿什河街与邮政街交口附近的小五楼(1930年建)旁有两棵长势很好的老榆树,它们的直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每年夏天周边的居民都愿意到树下避暑,两棵老榆树渐渐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近些年,“小五楼”动迁后,这两棵老榆树随着拆迁一起“净地”了。
曾参与编写《1990年一级古树名木一览表》的一位城管工作者曾关注过这两棵老榆树。她告诉记者,这两棵老榆树是近几年才消失的。原来它们长势非常好,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了。她非常惋惜地说:“榆树生长期缓慢,这么粗的榆树在市区已经很少了,真是太可惜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城管工作者告诉记者,哈尔滨市树木“莫名消失”、死亡等案例并不罕见。某些临街商家、单位等,有的因为树冠挡住牌匾,有的因为树冠影响采光,竟采取向树木根部泼洒硫酸、污水等手段导致树木死亡。2008至2009年,繁荣街部分路段树木换了两茬,原因是因树木莫名死亡。树木死亡后,追责工作却面临取证难。
“榆都”展示区 古树戴“枷锁”
拿着《哈尔滨市志》上提供的“1990年一级古树名木一览表”,记者近日随机抽查走访了5处挂牌榆树的“栖息地”。
3日上午,记者来到道里区地文街6号、8号,据记载,这两个地方各有一棵直径达80厘米的老榆树,栽植时间距今已达135年。记者对其附近庭院、街巷进行走访,并未发现“挂牌”的老榆树。在周边居民的指引下,记者在井街小区1栋院内看到了两株10余米高、直径达70厘米以上、未“挂牌”的老榆树。据居民刘喜凤介绍,她1974年搬来前,这两株榆树就存在了,当时有半米多粗、3层楼高,长得很茂盛。记者现场看到,其中一株榆树较为旺盛;另一株主干部分枝叶刚刚发芽,由于过度修剪,5根侧枝被剪掉,看起来很虚弱。
随后,记者对哈市唯一的“榆都”展示区进行走访看到:南岗区海关街与满洲里街交口,古树名木编号为G30053的老榆树树干被商亭、水泥墙等紧紧包裹;南岗区海关街18号院内,编号为G30034的老榆树根部被水泥墙砌死,树木的生长力已将水泥墙崩裂;该院还散布着10余棵直径超过50厘米的榆树,其中一株全身无皮,已经死亡。旁边的一株榆树长势较弱。
推荐阅读:
满洲里街与北京街交口附近居民庭院中,5株大榆树的树干被居民捆上锁链,当成停靠自行车的寄存处。
记者走访中发现,公园中的老榆树生存环境普遍较好,而处于庭院中的大部分老榆树生长环境受人为因素的限制,或是与垃圾、污物为伍,或是被人挂上“枷锁”,生长环境堪忧。
全市树木总量 榆树仅占一成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园林专家许大为说,哈市想恢复“榆树之都”的称号,榆树占全市树木总量需达到30%左右。据《哈尔滨特别市市政概要》记载,1935年,哈尔滨市区共有榆树8402株,占全市树木总数的32.6%。1990年,全市有榆树432798株,占全市树木的15%。
由于近些年开展大规模城市建设,目前在哈市的街路上很少能见到成行、成片、冠大阴浓的榆树。为加快“榆都”建设,近三年,哈市绿化工作者开始在选择绿化树种中倾向选用耐旱、耐寒、适应性很强、寿命长的榆树。据市城绿办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构成哈市绿化树种共56种,其中7种基调树种构成了哈市绿化树种的骨骼,49种骨干树种丰富了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家榆作为基调树种排在第一位。据东北林大园林专家们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哈市榆树株数占全市树木总量的比率只有10%左右,甚至更低。
快速栽榆见绿 至少10年以上
部分园林专家还指出,街路上的新植榆树,其中一部分达不到成年榆树的绿化、美化环境的效果,而大龄、老龄榆树生存状况又岌岌可危,使哈市榆树“链条”出现“断档”。
“榆树早在哈市开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能够体现哈市历史风貌的树种几乎都是直径达到70厘米以上的老榆树,目前全市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榆树也不过几百株。”许大为说,加快“榆都”建设,应在保证树种多样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新植榆树比重,但并不是一味追求全种榆树。哈市若想恢复“榆都”之名,应在主干街路、广场等重点区域规范栽植成年榆树进行增绿,这样可以让整座城市在第一印象中给人以“榆”的美感,按这种快速“见绿”的方法,哈市需要10年才能恢复“榆都”风貌。而仅以现有的植树速度,哈市需20至30年后才能称得上“榆都”。专家同时还呼吁加快榆都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更应唤醒市民对榆树的保护意识。
新闻链接
榆树:在哈尔滨未建埠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存在生长,是哈市的乡土树种。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干直立,枝多开展,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因其具有耐旱,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一般用于城市街路、庭院、工厂等绿化。榆树与杨树、柳树相比生长期较长,树龄约10年以上的榆树才能用于行道树种植,所以榆树更需长期、稳定的生长环境。
推荐阅读: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