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1990年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信阳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信阳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034万亩,有林地面积98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4%,2009年全市林业产值70亿元,是全国9个地级林业生态示范市之一。
信阳市世行项目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各项目工程县区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把项目视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在项目实施期间,各级领导多次深入造林现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营造项目示范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项目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财政部门大力支持。财政部门在资金和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规定的配套资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从项目开始实施,省林业厅项目办就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运行措施,基层项目管理单位从造林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两个关键环节着手,加强项目管理。实践证明,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中运作十分有效,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创新林木管护的多元化经营机制。为提高项目建设成效,信阳市各工程县(区)在创新机制方面狠下工夫。如商城县为了搞好世行造林项目工程的实施,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对于以集体名义签订转贷协议营造的连片经济林基地,采取集体看管、林地分户经营的形式;二是由造林大户签订转贷协议的林地,经营管理由承包大户负责,乡村集体组织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三是对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林基地,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由村委会或能人牵头,筹建股份合作林场。多元化经营机制的推出,大力推进了世行项目的进程。
如果要把信阳市比作一幅画,那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就是一支“画笔”,它以独特的方式为信阳大地涂抹上了生命的绿色,给贫困地区农民带来了致富希望。
增加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共增加林地面积43441.6公顷,与项目实施前相比,森林覆盖率净提高2.3个百分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明显加强,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平桥区沿淮河边成片营造世行项目林1.5万亩,成林后不但抵御了防洪期河水的强烈冲击,而且改变了沙滩“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现象。据淮河水文部门监测,目前年均进入淮河信阳段的泥沙量比项目实施前减少了57%,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30%以上。通过实施世行项目,信阳市的山变得更绿了,水变得更清了,水土流失减轻了,野生动物增加了,大地变得更美了。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近20年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信阳不少地方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农林产品及产业带,如新县、商城、罗山等南部山区的板栗,师河的茶叶,淮滨、息县、固始等北部平原的速生杨树丰产林等。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对丘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14.1%,对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31%。
增强了全社会造林绿化意识,改变了林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一是各级政府成为投资生态建设主体的理念初步形成;二是通过层层签订转贷协议和贷款合同,把群众参与外资项目的责、权、利固定下来,解决了群众最为关心的债务、林地使用权、收益分配等问题,调动了他们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外资造林实行报账制办法,改变了过去粗放管理的做法,保证了造林的高质量。
推动了林业生产机制创新,促进了林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实施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过程中,信阳市从工程一开始就在管理机制上做好文章,实行每一个造林实体就是一个法人,他们在得到技术资金扶持的同时,也承担明确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而增加了造林人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管理难的问题,提高了项目林地的经营管理水平。
信阳市实施世行贷款造林项目20年,取得了可喜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当前,我国正处于盛世兴林的大好时期,信阳市一定继续抓好世行项目建设,为把信阳由林业大市建设成为林业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阅读:
(来源:信阳市林业局局长)